1999年成人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
政治試卷(專升本)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1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6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所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
1.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兩方面內容,即
A.思維問題和存在問題B.本原論問題和同一性問題
C.認識論問題和實踐論問題D.本原論問題和實踐論問題
2.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時間和空間是物質的
A.根本屬性B.存在形式
C.時、空標度D.運動方式
3.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意識的內容是
A.主觀的B.客觀的
C.思維的結晶D.認識的結果
4.事物的質,是指事物自身的
A.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內在規(guī)定性B.結構
C.存在方式D.性質
5.事物的量變有兩種基本形式、它們是
A.時間的變化,空間的變化B.數量的增減,結構的改變
C.內部變化,外部變化D.形式變化,內容變化
6.辯證否定觀認為,否定是
A.新事物對舊事物的完全拋棄
B.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聯(lián)系和發(fā)展的環(huán)節(jié)
C.事物聯(lián)系環(huán)節(jié)的中斷
D.事物發(fā)展過程的中斷
7.把現(xiàn)象和本質的對立絕對化,是
A.唯心主義觀點B.唯物主義觀點
C.形而上學觀點D.辯證法觀點
8.偶然性是事物發(fā)展過程中
A.必然性的特殊形式
B.非必定發(fā)生的.不確定的趨勢
C.合乎規(guī)律的.不可避免的趨勢
D.可以發(fā)生的、并決定事物發(fā)展方向的趨勢
9.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理性認識是
A.感性認識的深化,是認識的高級階段
B.經過實踐檢驗的
C.感性認識的基礎
D.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集合
10.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真理的形式是
A.客觀的B.主觀的
C.主觀和客觀的辯證統(tǒng)一
D.外在的
11.在生產方式的統(tǒng)一體中
A.生產力是內容,生產關系是形式
B.生產力是形式,生產關系是內容
C.生產力是本質,生產關系是現(xiàn)象
D.生產力是現(xiàn)象,生產關系是本質
12.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是指
A.具體勞動B.抽象勞動C.腦力勞動D.體力勞動
13.兩個在本質上沒有區(qū)別的價值形式是
A.簡單價值形式和擴大價值形式B.擴大價值形式和一般價值形式
C.一般價值形式和貨幣形式D.貨幣形式和簡單價值形式
14.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的矛盾是
A.一般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B.簡單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C.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D.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15.社會主義制度的經濟基礎是
A.全民所有制B.集體所有制
C.公有制D.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
16.社會主義國民收入經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按產品的最終用途形成
A.生產基金和消費基金B(yǎng).生產基金和積累基金
C.消費基金和儲備基金D.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
17.市場經濟是
A.實現(xiàn)人們經濟聯(lián)系的一種形式
B.商品經濟的運行模式,生產資源的配置方式
C.產品的分配方式
D.商品的交易方式
18.被稱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是
A.林則徐B.魏源C.嚴復D.孫中山
19.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基本形成的標志是簽訂
A.《南京條約》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D.《辛丑條約》
20.近代中國成立的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是
A.興中會B.中國同盟會
C.中國國民黨D.中華革命黨
21.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國民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形成的標志是
A.中共“二大”B.中共“三大”
C.中共“四大”D.國民黨“一大”
22.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標志是
A.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B.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理論的形成
C.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
D.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的形成
23.中國民主革命的基本內容是
A.統(tǒng)一戰(zhàn)線B.武裝斗爭
C.黨的建設D.土地革命
24.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是
A.遵義會議B.瓦窯堡會議
C.中共“七大”D.“八七”會議
25.中國共產黨的全面抗戰(zhàn)路線與國民黨的片面抗戰(zhàn)路線的根本分歧,是要不要
A.抗戰(zhàn)B.發(fā)動人民群眾抗戰(zhàn)
C.開展游擊戰(zhàn)爭D.進行持久戰(zhàn)
26.中國抗日戰(zhàn)爭不能速勝而只能是持久戰(zhàn)的根據是
A.敵強我弱B.敵小我大
C.敵退步我進步D.敵寡助我多助
27.宣告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覆滅的事件是
A.人民解放軍轉入戰(zhàn)略進攻B.三大戰(zhàn)役的勝利
C.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28.提出中國共產黨的工作重心由鄉(xiāng)村轉移到城市,開始由城市領導農村新時期的
A.1947年中共中央十二月會議
B.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C.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
D.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會議
29.1998年5月11日和13日,為了公開謀求地區(qū)霸權,首先進行五次地下核試驗競賽,造成南亞局勢驟然緊張,并威脅到世界安全和穩(wěn)定的國家是
A.菲律賓B.泰國
C.印度D.巴基斯但
30.1998年6月中旬一9月上旬,我國發(fā)生了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洪水是在
A.珠江流域B.長江流域,嫩江.松花江流域
C.黃河流域D.淮河流域
31.建國以來,表明我國進^41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新時期,在我黨歷史上具有偉大轉折意義州一次重大會議是
A.十一屆三中全會”B.“十二大”
C.“十三大,D.“十四大”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6個小題,共18個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題中橫線上.
32.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揭示了事物的發(fā)展必須有一個完整周期,它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________;第二階段是________;第三階段是________.
33.商品經濟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取決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三個因素.
34.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所堅持的策略總方針是________進步勢力,________中間勢力,________頑固勢力.
35.1998年5月3日,歐盟在________舉行首腦會議,經過談判,確認比利時、法國、德國.西班牙.盧森堡.意大利等________個國家為首批歐元成員國,同時任命________為首任中央銀行行長,歐元區(qū)宣告成立,并決定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啟動.
36.1998年6月25日至7月3日,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他重申了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三不原則”,即不支持________、不支持________、不支持________。
37.1998年10月12日一1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屆三中全會召開,研究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問題,通過(中共中央關于農業(yè)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
38.什么叫實踐?為什么說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39.貨幣是怎樣產生的?它的本質是什么?
40.為什么說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四、論述題:本題滿分25分.
4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2,分.
1.B 2.B 3.B 4.A 5.B 6.B 7.C 8.B 9.A 10.B 11.A 12.B 13.C 14.D 15.C 16.D 17.B 18.A 19.D 20.B 21.D 22.B 23.D 24.A 25.B 26.A 27.C 28.B 29.C 30.B 31.A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8分〕
32.肯定 否定 再否定
33.待售商品量商品 價格水平 單位貨幣的流通速度
34.發(fā)展 爭取 孤立
35.布魯塞爾 11 杜伊森貝赫
36.臺灣獨立 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 臺灣加入由主權國家作為會員的國際組織
37.農業(yè) 農村 農民
三、簡答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
38.實踐是人們有目的的改造客觀世界的社會性的物質活動.它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具體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3分)
第一,實踐為認識發(fā)展提出新的課題.生產活動.社會活動和科學實驗過程中會不斷出現(xiàn)新的問題作為認識的新課題.(3分)
第二,實踐為認識發(fā)展提供新的手段,如儀器.設備等.認識手段越先進,人們的認識水平越高.(3分)
第三,實踐為認識發(fā)展積累新的經驗.因為提高認識水平的一切經驗材料都來自于實踐.(3分)
第四,實踐促使人們思維能力提高.因為思維是人腦的機能,入腦是隨著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從而,實踐使思維能力不斷提高.(3分)
39.貨幣的產生是商品經濟的產生和發(fā)展,商品交換矛盾推動價值形式發(fā)展的必然產物.(2分)商品的價值形式發(fā)展經歷了四個階段,即簡單價值形式.擴大價值形式.一般價值形式和貨幣形式.(1分)
手工業(yè)從農業(yè)中分離,商品生產的出現(xiàn),使商品的簡單價值形式發(fā)展到擴大的價值形式.(3分)為了克服擴大價值形式中沒有統(tǒng)一等價物與商品交換的矛盾,使擴大價值形式發(fā)展到一般價值形式.(3分)為了克服一般價值形式中一“般等價物不固定,影響不同時間.不同地區(qū)交換的矛盾,使一般等價物逐漸固定在金銀身上,于是一般價值形式發(fā)展到貨幣形式.(3分)
所以,貨幣就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體現(xiàn)了一種社會生產關系,是一個歷史范疇.(3分)
40.五四運動是徹底地.不妥協(xié)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2分)
從時代特點看,五四運動發(fā)生在十月革命后,雖仍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但已經不再屬于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范疇,而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范疇.(3分)從領導力量看,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在運動中起了決定性作用.(3分)
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在運動中起了政治指導作用.五四運動后,革命的領導權開始由資產階級向無產階級轉變.(3分)
從指導思想看,指導五四運動的思想武器,開始由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逐漸轉變?yōu)轳R克思主義.(3分)
以上說明,五四運動已經具有諸多新的因素,因而是中國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1分)
四、論述題:本題滿分25分.
4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fā)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J我國從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基本實現(xiàn)的上百年時間都屬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5分)
初級階段有兩層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因為我國已經建立起以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治制度.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占統(tǒng)治地位.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于初級階段.因為生產力還非常落后,商品經濟還很不發(fā)達,社會主義經濟制度還很不完善,建設社會主義高度民主政治所必需的一系列經濟文化條件還不充分.(5分)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根本任務是發(fā)展生產力,即大力發(fā)展市場經濟,逐步實現(xiàn)國家的工業(yè)化和生產的市場化.社會化和現(xiàn)代化.為此必須改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某些方面和環(huán)節(jié),解放生產力.(4分)
初級階段的戰(zhàn)略部署是:第一步,1990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人民達到溫飽;第二步,到2000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達到小康;第三步,到下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再翻兩番,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3分)初級階段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fā)展的原則,必須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則,既要適當拉開收入差距,鼓勵先進,提高效率,又要防止收入過分懸殊,兼顧社會公平,防止兩極分化,最終實現(xiàn)共同富裕.(4分)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奮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