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評論:莫讓“高考加分”成為公平之痛(2)
近年來,“高考加分”問題越來越成為公眾關注的一個熱點,原因是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高考加分”確實含有不少水分,嚴重損害著高考乃至社會公平。浙江有483名申請加分的考生被“拿下”,此前重慶市查出有31名考生為了享受“高考加分”在民族身份上造假,都證實公眾質(zhì)疑是有道理的。
“高考加分”造假,并非教育主管部門一家的責任,比如改變考生民族身份,就涉及戶政管理機關。但輿論盯住教育主管部門并非沒有道理,畢竟加分項目的設計、加分多少的確定、核實辦法的制訂等等,都出自教育主管部門。雖然教育部一再申明,要讓“高考加分”成為“陽光工程”,但從媒體對一些地方“高考加分”情況的報道來看,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在制訂和執(zhí)行政策中都還存在不“陽光”的問題。
“確保權(quán)力正確行使,必須讓權(quán)力在陽光下運行!秉h的十七大報告中的這句話,不僅講出了一個真理,而且是對各級政府的明確要求。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在“高考加分”問題上,只有先做到?jīng)Q策民主公開,才能談得上結(jié)果科學公證。這也正是前些日子媒體對浙江教育主管部門簡化“高考加分”公示信息不滿的主要原因。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盡管“高考加分”兩級公示已經(jīng)結(jié)束,仍歡迎社會各界進行監(jiān)督。若發(fā)現(xiàn)考生或工作人員有違規(guī)、弄虛作假行為,一經(jīng)查實,一律嚴肅處理。這無疑是對社會關切的積極回應。人們期望各地教育主管部門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對待社會監(jiān)督,積極改進工作,使來年的“高考加分”少一些水分、多一些“含金量”,不要再成為社會公平之痛。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diào)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wǎng)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quán)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