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公開透明才能公平 不能簡單取消加分(2)
不能簡單取消高考加分,應從三方面改造高考加分的土壤與環(huán)境
針對加分政策的變異,社會輿論呼吁“取消一切加分,還高考一片凈土”。不過筆者并不贊成簡單取消高考加分,因為取消了,按照高考卷面分數(shù)的單一標準錄取,表面上看可以維系脆弱的教育公平,但從近年來各地揭出的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大家也明白,只要影響高考加分政策從良好初衷走向變異的環(huán)境和土壤沒變,特權(quán)還會以其他方式來侵犯普通百姓的受教育權(quán)利。因此,對于高考加分政策,應做以下三方面改革,改造高考加分的土壤與環(huán)境——首先,變教育行政部門主導決策的方式為科學、民主決策,對高考加分項目進行充分論證。在目前的高考加分項目中,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全國性學科競賽的優(yōu)勝者獲加分,考生和家長意見不大,而對于體育特長生、藝術(shù)特長生和三好學生的加分,則質(zhì)疑頗多,原因在于特長和三好生評價可能有“水分”,因此,在選擇加分項目時,應廣泛聽取學校、老師、家長、學生的意見,而不能由教育部門自作主張。其實,如果這種新的決策機制能夠建立,很多存在于我國教育中的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其次,每個加分項目獲得者的名單都要公示。在高考錄取中,一分之差對考生的投檔錄取的影響就極大,更不用說10分、20分的加分了。因此,在執(zhí)行經(jīng)嚴密論證確認的加分政策時,需要公開、透明,筆者建議,公布所有獲得加分的學生的全面信息,包括家庭信息,接受公眾監(jiān)督。
再次,從長遠看,對考生的加分政策,應納入多元評價體系,即變“高考成績+加分”為用多項指標對考生進行綜合評價,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個性發(fā)展,而學校根據(jù)對學生的綜合評價自主錄取。這類似于美國大學對申請者的評價和錄取。
當然,對于高校自主招生,近年來也存在質(zhì)疑。其實,分析對加分政策的質(zhì)疑與對高校自主招生的質(zhì)疑,其根本原因是一致的,即決策不夠科學民主、辦學不夠公開透明。也就是說,如能做到?jīng)Q策科學民主、辦學公開透明,加分政策就不至于如此變異,同樣地,高校的自主招生也會有良好的公信力。所以我國的教育發(fā)展,最為迫切的任務是加強改革,建立一套能保障教育決策科學、民主,學校辦學能真正對受教育者負責的管理制度。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diào)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wǎng)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quán)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