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語文作文看高考改革動向
“唯一即拍即播災難大片《高考》將于六月七日上午九點全國同步上映。國家教育部耗巨資親情打造,直接無視廣電審批,全國百萬演員聚集,更有全國各大教育巨星鼎立加盟!一筆一人命,是天命難料,還是人心叵測?” 這段在網(wǎng)上熱傳的戲謔之語充分展示了:在中國,六月份最火熱揪人心肺的事莫過于中高考。
幾乎每年高考第一場下來,語文作文都會成為公眾熱議的焦點,就像今年,高考第一科考完是11點30分,稍后不到一小時網(wǎng)絡上關于高考作文題目、內(nèi)容、難易程度的討論早已風生水起,如火如荼。大家關注語文是因為大家關注高考,相比數(shù)學、英語(論壇)、理綜、文綜等科目,語文這門綜合性學科具有很強的社會性和包容性,大家關心而且大多都能說上幾句。從今年高考語文的作文,我們可以看到高考改革的一些動向。
重視理性思維,考察考生的知識面
從全國卷2的材料作文(如何處理代購彩票中獎)誠信問題,到新課標卷材料作文中國崛起的特點;從上海卷的“一切都會過去”、“一切都不會過去”這兩句話引發(fā)的思考到福建卷的根據(jù)袁隆平的一段話寫文章;從湖南卷的“大家好,我來了”“謝謝大家,你們來了”,到江西卷的以“孟子三樂”。我們可以看到這些高考作文題目都傾向于理性思維,不僅需要考生擁有清晰的邏輯思維,靈敏的思辨能力,還需要較淵博的知識面。面對這樣的作文題目,那些平時涉獵較廣,對時事政治和現(xiàn)實生活了解較多的考生寫起來會比較得心應手,對那些按照應試教育模式來培訓考試技能、疲于題海戰(zhàn)術的考生來說,平時所準備的“萬能作文模板”可能會派不上用場,一籌莫展。
語文作文歷來重視修辭和文采,華麗的辭藻和對仗工整的修辭容易給人“文采好”的印象。實際上,語文是語言的文學,更是人的文學。如果文章只是空有華麗的框架和外殼而沒有思維和思想,這樣的文章終究是沒有靈魂的死物。應試教育的環(huán)境下,語文教學偏重作文的辭藻華美,用辭藻華麗的堆砌來遮蓋思想的空洞,2011年的高考作文重視理性思維這一點來說,算是高考改革的一個大動向。
緊跟時代脈搏 廣大的發(fā)揮空間
北京卷要求學生闡述對中國包攬鹿特丹世乒賽全部金牌的看法,在材料的末尾提到“有些道理不僅體現(xiàn)在乒乓球運動上,也適用于其他社會生活領域”。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語文特級教師肖遠騎說:“北京的作文題是有所突破的,既緊連時代脈搏,又有很大的發(fā)揮空間。”肖遠騎老師說,《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使我們的學生“學會更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要求”。
高考考生大多是16~18歲,正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漸成形、成熟的階段。長期枯燥單調(diào)的備考生活難免會讓他們思想上存在與現(xiàn)實脫軌的地方,這種脫軌對于他們的身心成長是非常不利的。2011年高考作文緊跟時代脈搏,跟社會現(xiàn)實息息相關,在以現(xiàn)實為基礎的前提下,也給考生留下了很大的發(fā)揮空間,這一動向?qū)σ院蟮母呖紓淇家约案呖几母飦碚f都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責任編輯:張寧)
分享“2011高考語文作文看高考改革動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