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在线观看视频,很黄很色120秒试看,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1000部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欧美freesex10一13

2012年高考政治復習:政治篇9

2012-01-12 11:30:43 來源:高考網

  二、易混點:

  誤區(qū)一:在我國,公民是國家的主人。   

  注意:在我國公民與國家是新型的、和諧統(tǒng)一的關系,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誤區(qū)二:民主是對大多數人而言,專政是對極少數人而言。這就是民主與專政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

  注意:民主和專政都是有階級性的,而不是多數人和少數人的問題。民主只適用于統(tǒng)治階級內部,專政則適用于被統(tǒng)治階級。

  誤區(qū)三: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權力是由全體人民直接行使的。

  注意: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權力由人民行使,但不是直接行使。我國全體人民行使國家的權力的方式是間接的,即通過選舉人民代表,由人民代表組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

  誤區(qū)四:廣泛的政治權利和自由是不受限制的權利和自由。

  注意:任何權利和自由都是相對的,公民必須在法律的范圍內行使政治權利和自由。

  誤區(qū)五:在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也包括在制定法律時的平等參與。  

  注意:法律是統(tǒng)治階級利益和意志的體現,具有鮮明的階級性。

  誤區(qū)六:在現實生活中,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時常發(fā)生矛盾,可見在我國,二者的關系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觀點是不對的。

  注意: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公民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在某些具體問題上也會產生一些矛盾。

  誤區(qū)七:選舉與自己無關,選誰都可以。

  注意:是否積極參加選舉、認真行使這一權利,是衡量公民參與感、責任感的重要尺度,是表明公民政治素養(yǎng)高低的重要標志,也是公民政治參與能力的體現。

  誤區(qū)八:直接選舉絕對優(yōu)于間接選舉。

  注意:對于任何事物我們都必須堅持一分為二,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都在著優(yōu)缺點。

  誤區(qū)九:差額選舉就是比等額選舉好。

  注意:對于差額選舉與等額選舉,我們必須要學會全面的分析。

  誤區(qū)十:城市居民自治和村民自治是我國人民直接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重要形式。

  注意:城市居民委員會和農村村民委員會并不是國家機關。它們僅僅是居民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誤區(qū)十一:公民可以任意行使監(jiān)督權。

  注意:公民必須依法、負責地行使監(jiān)督權。

  三、名師導學:

  1.學法指導:復習過程中,運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習方法,可運用人民民主專政的必要性分析當前“藏獨”勢力分裂祖國的圖謀,分析西部邊疆恐怖組織的破壞活動以及國內破壞安定團結因素的存在;可結合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做法考查公民的政治權利和義務,特別是在當前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前提下,明確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十分重要等。

  2.命題前瞻:(1)本部分要求掌握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主要內容、準則(權利義務)、途徑方式。近年來,高考在本專題?嫉膬热葜饕性冢汗駲嗬c義務的關系、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公民的政治權利等。本部分考查的方式,選擇題和非選擇題都有,在注重考查課本基礎知識和主干知識的同時,更加側重運用新情境和熱點材料考查考生解讀、提取信息以及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等。(2)在2010年高考備考中,應注意以下熱點: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典型事件,主要有國家發(fā)改委向社會公開征求《政府制定價格聽證辦法》,深化醫(yī)藥衛(wèi)生體制改革向社會征求意見,成品油價格和燃油稅費改革方案向社會廣泛征集意見等、維護國家統(tǒng)一、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等義務、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對我國人權的最大保障等。

  【真題再現】

  [例1](2008·廣東卷)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建議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將選舉法的修改列入2008年立法計劃,實行城鄉(xiāng)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這一建議反映了

  A。人大常委會享有國家立法權

  B。全國人大閉會期間,其職權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

  C。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

  D。人民的民主權利得到日益充分的實現

  【答案解析】D  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行使其部分職權,全國人大常委會只享有部分國家立法權,所以A、B項錯誤,不能選。題干知識涉及人大代表的選舉,C項與題意不符。

  【名師點睛】解選擇題時定要認真閱讀背景材料,可以將長句讀短,把握題干的主旨,此題很多考生誤認為考查的是人民代表大會的相關知識,而錯選擇A項。

  [例2](2008·山東卷)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需要全省人民的共同參與。某校高一(3)班學生以“山東省基層群眾自治狀況”為課題,組成了研究性學習小組。該小組搜集到以下資料:從2007年9月到2008年2月,山東省81055個建制村中,已有80490個村通過投票選舉完成村民委員會換屆,選民參選率高達94.6%。

  該小組針對所搜集資料中蘊含的政治生活道理展開了熱烈討論。假如你是小組成員,請全面簡述自己的觀點。

  【答案解析】本題以“山東省基層群眾自治狀況”的課題研究為背景資料,是一道比較典型的探究題。在考查國家性質、基礎民主自治、民主管理的途徑和意義等知識的同時,還考查了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等各個層面的能力,能力考查非常全面。

  【答案】①我國國家性質決定了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基層群眾自治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真實體現,是公民有序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②村民選舉村委會干部是村民自治的基礎,是村民參與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徑。較高的參選率說明村民的民主意識和政治素養(yǎng)逐步提高。③堅持和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社會主義民主最為廣泛而深刻的實踐,也是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作。(若答出“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不斷發(fā)展”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給分。)

  【名師點睛】解題時應注意審題,抓住設問中的關鍵字詞,如此題“政治生活”、“全面簡述”等。答題時要圍繞基礎群眾自治這一核心問題,從是什么、為什么(根本原因、意義)、怎么做(途徑)幾個角度回答。答案組織要體現邏輯性,運用學科術語表述,語言精練。

  第八講  當代國際社會

  【復習要點】

  1.國際社會的主要成員

  (1)主權國家的構成要素及權利和義務;國際組織的含義、類型和作用。

  (2)理解聯(lián)合國的宗旨、原則和作用。

  2.處理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

  (1)國際關系的含義;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

  (2)我國在國際關系中必須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

  3.世界政治經濟發(fā)展的基本趨勢

  (1)當今時代的主題;世界多極化的發(fā)展趨勢;中國政府關于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主張。

  (2)當代國際競爭的實質。

  4.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內容。

  (2)中國和平發(fā)展道路的內涵。

  【知識歸納】

  一、重難點:

  (一)國際社會的主要成員

  1.主權國家:當代國際社會最基本的成員,是國際關系的主要參加者。構成主權國家的基本要素:人口、領土、政權、主權。其中主權是最重要的要素,作為國家統(tǒng)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權力,是一個國家的生命和靈魂。主權國家享有的基本權利:獨立權、平等權、自衛(wèi)權、管轄權。

  2.國際組織:在當代國際社會中,一些國家、地區(qū)或者民間團體,出于各種特定目的,通過簽訂或協(xié)議,建立了有一定規(guī)章制度的團體。

  3.聯(lián)合國:宗旨就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fā)展。當今聯(lián)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實行人道主義援助等方面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

  (二)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國家利益

  1.國際關系含義、內容與形式:國際關系是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國際關系的內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關系、經濟關系、文化關系、軍事關系等。國際關系的形式也是多樣的,競爭、合作和沖突是其基本形式。

  2.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

  (1)國家之間之所以出現分離聚合、親疏冷熱的復雜關系是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地緣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2)國家利益是國家生存與發(fā)展的權益,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

  (3)各國間存在著復雜的利益關系。國家間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而利益的相悖則是引起過國家間發(fā)生分歧或摩擦乃至沖突的根源。國際社會要協(xié)調國家間利益,處理好國家間的矛盾,以促進國際關系的健康發(fā)展。

  3.如何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

  (1)在當代國際社會中,中國必須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

  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利益與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就是維護我國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當的、正義的。

  (2)我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尊重其他國家合理的國家利益,并維護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樹立新的安全觀、利益觀,促進人類進步事業(yè)和平發(fā)展。

  (3)國家力量是捍衛(wèi)本國利益,實現國家目標和影響別國的能力。我們要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必須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4)從公民角度來說,我們要樹立國家觀念、民族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努力學好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努力維護國家安定、社會穩(wěn)定的政治局面;必須同一切損害國家利益的現象作斗爭。

  (三)和平與發(fā)展:時代的主題

  1.求和平、謀發(fā)展、促合作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

  2.在當代,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存在是解決和平與發(fā)展問題的主要障礙。為了和平與發(fā)展,必須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改變舊的國際秩序,建立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國際新秩序。

  3.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就是要保障各國享有主權平等和內政不受干涉的權力,保障各國享有平等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保障各國特別是廣大發(fā)展中國家享有平等的發(fā)展權利,保障各個民族和各種文明共同發(fā)展的權利。

  4.中國政府關于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主張: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協(xié)商、共同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經濟上相互合作、優(yōu)勢互補,共同推進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善惠、共贏方向發(fā)展;文化上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強合作,堅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戰(zhàn)爭手段解決國際爭端,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wěn)定;環(huán)保上相互幫助、協(xié)力推進,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四)世界多極化:不可逆轉

  1.世界向多極化發(fā)展,是時代進步的要求,符合各國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極化建立在多種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的基礎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fā)展。單極與多極的矛盾、稱霸與反霸的斗爭,將成為21世紀相當長一個時期國際斗爭的焦點。

  2.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我國怎樣應對:加快我國現代化進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增強國家實力和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這是我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五)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維護世界和平  促進共同發(fā)展

  1.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內容:①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②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③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獨立自主就是在國際事務中堅決捍衛(wèi)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對國際問題自主地決定自己的態(tài)度和對策。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外交關系的基本準則。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構成一個有機整體。

  (五)中國走和平發(fā)展道路

  1.內涵:通過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創(chuàng)新,采取和平的方式,增加財富,實現自身的發(fā)展。精髓:爭取和平的國際環(huán)境發(fā)展自己,又以自身的發(fā)展促進世界和平。

  2.為什么:中國走和平發(fā)展道路,這是中國政府和人民根據時代發(fā)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戰(zhàn)略抉擇。歸根到底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和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決定的。我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努力為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爭取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

  3.如何走: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發(fā)展同世界各國的關系,不斷發(fā)展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加強同發(fā)展中國家的團結和合作;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永遠不稱霸;通過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創(chuàng)新,采取和平的方式,增加財富,實現自身發(fā)展。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2012年高考政治復習:政治篇9”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