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追加計劃”漏洞靠剛性政策彌補
“北京、上?忌M名校,比外地考生的門檻低多少?”——每至高考,這個話題總被反復提及。重點高校的分布不均,與高招中存在的地方保護主義,持續(xù)刺激著考生和家長的神經。在8名律師致信教育部之前,已有15位學者上書國務院和教育部,建議廢止高考戶籍限制,取消大學招生的地域歧視,“切實推進教育與社會公平改革”。
事實上,北大、清華、復旦等高校對于中西部地區(qū)以及一些生源大省,在招生中已在逐步傾斜。“今年北京大學僅在河南一省就增加了20個招生計劃,貴州增加了12個,新疆、青海、西藏等其他中西部地區(qū)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北大招生辦負責人說。而清華大學也對西部12。▍^(qū)、市)擴大了招生計劃投放,于世杰介紹,“今年在甘肅省共投放招生計劃54人,比去年增加了六成;在寧夏增投了計劃,最終實際錄取人數比計劃增加了50%”。
然而,這樣的舉動仍然難以消解公眾的質疑。“在山東這樣的高考大省,好學校本來就少,考生又多,名校增加的名額根本無濟于事,對我們很不公平。”一位網友抱怨。
據日本文部科學省高等教育政策室小林介紹,日本不存在屬地招生問題,也沒有政策傾斜,完全由考生自主選擇,之所以能夠采取這樣的制度,主要因為日本各地區(qū)教育水平差異不大。“而我們現在城鄉(xiāng)差距越來越大,許多農村小孩早就輸在起跑線上,高考呈現的不公平只是最后的結果。”涂艷國認為,讓名校多放幾個指標到其他地方,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高考招生屬地化的不均,最根源還在于基礎教育的不公平。而上海一位教育專家則提醒,目前看來,高考招生的地域不均衡現象,遠遠不如生源階層分布的失衡更嚴重。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頂層制度設計的缺漏也為高校屬地化招生留下了“運作空間”。“教育部允許高校根據部分省、市生源情況,調整計劃或機動計劃,而這種‘追加計劃’基本上都留給了屬地。”對此,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千帆認為,“追加計劃”的目的應是糾偏,給予已受歧視的地方一些照顧,“教育部要出臺硬性政策以縮小各地招生計劃的差別,對沒有達標的高校要加強監(jiān)管。”
相關內容: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1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2高鐵乘務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3互聯網金融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4酒店管理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5學前教育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6國際郵輪乘務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7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8動漫設計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9大數據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10視覺傳達設計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