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考照樣讀名校高考牛人如何煉成
每年六月高考放榜,有人歡喜有人愁!但有一群畢業(yè)生卻完全置身度外,只因他們是放棄高考的一族,提前已被國外或國內名校錄取了;也有一群畢業(yè)生把分數(shù)看得很淡,那是因為他們有特長助力,獲得可觀的加分。
據(jù)了解,這個放棄高考照樣能入讀名校的群體,集中在廣州市內的幾所重點高中,他們或參加洋高考,或因“身懷絕技”獲保送,今年全市大約有300多人。他們的經歷說明高考并非是通往成功的唯一路徑,分數(shù)也不是升學唯一的衡量指標。
“棄考”群體,早已不是另類之士。記者采訪了解到,廣東實驗中學這屆畢業(yè)班三年前入學是1094人,但到參加高考只有700多人。何故如此?緣于該校今年有100多名學生被斯坦福大學、康奈爾大學、萊斯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國際名校錄取,還有不少學生因特長突出而被免試保送入讀國內名校。執(zhí)信中學今年有80多名學生參加“洋高考”,當中也有50多人因被錄取而和國內高考說拜拜。
面對學生“棄考”,以前很多校長擔心這會影響學校。但今年年初,廣州市教育局下發(fā)了相關規(guī)定,明確高中學校的每一屆學生中,只要有一個學生考到規(guī)定的300所境外名校之一,在評估中就可以獲得1.2分的加分。該加分相當于在國內高考中考出了12個尖子生。
官方的認可,讓學校坦然面對學生的“崇洋”。有中學老師直言,高等教育的質量可能未必能滿足現(xiàn)在許多高中生及家長的要求。“這幾年每一屆有不少高分生都走出去了,雖然有點可惜,但有追求畢竟是好的。”據(jù)介紹,省實還為準備出國留學的學生開設了專門的自習課室。
■高人秘笈
1、參加洋高考
張啟晉今年沒有參加高考,但如今到手的共有9所知名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其中有8所是國際名校,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還有1所是香港大學。
“我初中是學校管樂團的,經常跟樂隊的同學一起創(chuàng)作,高中當了5年學生會主席,高二擔任省學聯(lián)副主席……”張啟晉告訴記者,在省實很多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都會把一部分時間放在學習之外,絕不會一心死讀書。
正是因為見識多了,很多同學才會想到出國。他說,有一次在開省學聯(lián)大會上,接觸了一些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師兄和師姐,從中獲悉國外學校不唯分數(shù)是從,更重視社會經歷和個人特長,由此到了高二下學期他便決定出國。
有人認為放棄高考可能是一種逃避,張啟晉對此斷然否認,“無論選擇高考或是出國,都要認認真真去搏,沒有一個能逃避。”記者了解到,張啟晉先后參加了四次美國SAT考試,付出的精力并不亞于參加高考。
貼士
想走“洋高考”路子的學生,必須滿足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家里經濟條件能夠支持。英美等國的留學費用一般需20萬-30萬元/年,四年至少得100萬-200萬元,而且出去之后還要打工;二是必須吃得苦?纪鈬髮W的難度不小于高考,要到培訓機構進行封閉訓練,背誦很多單詞,可能要考多次才能成功。
2、拿全國大獎
從小夢想成為科學家的陳隆家,這次不用參考,他憑借在全國生物競賽中的脫穎而出,被保送到復旦大學自然科學試驗班。
“我對高考沒興趣,高考的很多內容都用不上,考得如何其實意義不大。”陳隆家以生物為例,現(xiàn)在生物理論分成不同的派別,而教材中只強化一種,而且通過做題不斷把單一理念鞏固,在一定程度上會左右了學生對多元學術的接受能力。“我們生物競賽組考完比賽回來,都會有一段時間對教材不適應,就是因為我們在競賽中學習的知識與書本無法對接。”
被保送進浙江大學社會科學專業(yè)的張子立,不像其他同學一樣埋頭啃書,而喜歡在稻田里做研究。“這是我高一加入社團后產生的興趣,每周都要到中科院的稻田做實驗,采集各種數(shù)據(jù)。”他研究的課題很特別———稻田微生物發(fā)電技術減排甲烷探索性研究,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獲得全國一等獎。
貼士
想要獲得名校免試保送資格,學生必須在某個學科上的研究有很強的優(yōu)勢,至少有拿過一兩個全國的比賽大獎。此外,自己要很專注于個人所喜愛的學科,有做學問的研究精神,而不是為了考試而讀書。
3、靠特長加分
今年省實有300多名學生在國內高校自主招生中獲得加分資格。不少擁有藝術、體育等特長的畢業(yè)生,不菲的加分為他們賺足一筆。
乒乓球特長生林子釧,高考考了642分,清華大學還為他加了80分,成功被錄;聲樂特長生謝詩琪,高考成績只過了重本線8分,但卻有國內五所名校愿意降分錄取,北京大學“一口價”降65分,浙江大學也降60分錄取,華工科技大學和中山大學都愿意降20分,還任挑專業(yè);羽毛球特長生廖戈,高考考了626分,但由于參加了北京大學高水平運動員測試,只要過二本線就能保送上北大。
不過,這些靠特長“吃飯”的畢業(yè)生,背后付出的艱辛非同尋常。例如,廖戈說他從五歲開始打羽毛球,每天都必須堅持訓練;謝詩琪說她3歲便學鋼琴,初中又轉學聲樂,每天都得在合唱團排練,幾乎沒有放假時間,
貼士
如果從小有藝術、體育某項特長,并且自己很感興趣,可以一直堅持訓練且繼續(xù)深造。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特長對升學都有幫助。但家長千萬不要強迫孩子,為了加分而學某種特長。
相關內容: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wǎng)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