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重要知識點復習:中國古代的對外開放(3)
四、明清時期
1、鄭和下西洋(1405年開始)
、贄l件
A、明前期,政治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國力強盛。
B、指南針的使用,地理、天文導航技術的進步。
C、明政府的大力支持。
、谀康模盒麚P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lián)系、滿足統(tǒng)治者對異域珍寶特產(chǎn)的需求。
、鄣竭_范圍: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地區(qū)。
、茉u價
A、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主動外交。其規(guī)模之大,歷時之久,航程之遠,在世界航海史上空前。比歐洲的遠航早半外多世紀。鄭和是世界航海事業(yè)的先驅。
B限:其目的不是發(fā)展貿(mào)易,它采取的不計經(jīng)濟效益的政策,給明朝造成巨大負擔。隨著國力衰退,航海的壯舉結束。
、萑A僑對南洋的開發(fā):從唐朝開始,東南沿海一帶很多人去南洋謀生,鄭和下西洋以后,更多的人去南洋定居,帶動先進的生產(chǎn)技術,對南洋的開發(fā)作出的貢獻(南洋:指
東南亞地區(qū))。
2、戚繼光抗倭:臺州抗倭九戰(zhàn)九捷,與俞大猷合作,1565年,倭寇基本肅清。
3、葡萄牙殖民者1553年以欺騙手段占領澳門,后長期租占澳門。
4、鄭成功1662年收復臺灣,意義:維護了祖國完整,促進了臺灣的開發(fā),符合中華民族利益。
5、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兩次進行雅克薩自衛(wèi)戰(zhàn),俄軍損失慘重,1689年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都是中國領土。
附:
1、明清時期對外關系的特點
①對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頻繁。
、谥袊c外來侵略勢力矛盾日益尖銳。
、塾蓪ν忾_放轉入閉關自守。
2、對閉關鎖國的評價:對防止西方殖民勢力滲透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幾乎完全隔斷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聯(lián)系,造成中國的落后。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高三歷史重要知識點復習:中國古代的對外開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