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95%市民反對異地高考 近半數(shù)網(wǎng)友支持(4)
本土北京人的比例越來越小
每年高考前后除了在網(wǎng)上做咨詢,阿慶也會參加一些線下講課活動,在與家長聊天的過程中,她發(fā)現(xiàn)本土的北京人越來越少,而各種原因在短期內(不超過三年)轉入北京的比率越來越大。她所說的本土,是指那些畢業(yè)在北京工作、生活20年左右,或者是孩子至少從初中時候已經(jīng)來到北京讀書,參加高考的北京戶籍。
有的父母是在孩子高二、高三的時候工作才調到北京,阿慶說她遇到的最極致情況是只有孩子一個人的戶口在北京,父母都在外地工作。“你能想見這是通過一種什么樣的渠道才能進來的,目前沒有防止高考移民的措施,只要在高考前一天落戶,就能報名參加高考。”阿慶說。
阿慶的一個朋友在醫(yī)院工作,他們院長是從外地引進過來的人才,孩子來的時候正在讀高二。“四十多歲在外地工作,這個時候職業(yè)狀態(tài)正比較穩(wěn)定,來北京其實就是為了孩子的教育,現(xiàn)在這種比例非常高。”阿慶說。
在阿慶看來,這種家庭父母的文化素質比較高又重視教育,因此孩子的學習成績都不錯,相當于每年都有一批外省成績好的孩子組團來競爭。阿慶分析說,表面上看北大給了北京200個名額,實際上被各種各樣的來京者分出去了一部分。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wǎng)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