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百日沖刺提分建議
對于高三同學們而言,這個周末將是寒假的最后一個周末。高中階段的最后一個長假也將在這個階段后宣告結束。而在這個周末之后,我們距離高考將只剩下100來天,除去一些周末的休息時間,我們真正所掌控的,其實差不多就是正好100天的時間。
我們大概可以做這么一個計算,寒假前,我們的學習節(jié)奏是每天從早到晚的上課,寒假后我們的學習仍將回到每天從早到晚上課的節(jié)奏上來。那么既然每個人的學習都在走相似的軌跡,為什么有的孩子可以考到700分,而有的孩子卻要遜色一些呢?
可能這個問題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曾經(jīng)基礎不如別人,比如解題方法沒有其他人號。但是無論何種原因,其最根本解釋都只有一個——單位時間的學習效果是有區(qū)別的。
在經(jīng)過高三上學期一輪復習之后,同一班級的同學之間成績差距悄然增大。那么在距離高考100天的時候,成績并不出色的學生同學們究竟應該以何種方式做最后沖刺呢?
從學生到考生,轉換角色
高中的前五個學期,大家所扮演的都是“學生”角色。在這一期間,最主要的任務是打基礎,盡可能多的學習各科知識。而進入高三下學期,就是一個需要快速轉變角色的時候,需要將自身從“學生”轉變?yōu)?ldquo;考生”。這就意味著,我們現(xiàn)階段最主要的任務已經(jīng)從“學習”變成了“考試”,誰能在這場轉變中贏得先機,誰就在高考的賽跑中搶先一步。
同學們請回過頭仔細思考自己的學習方式,自己究竟是“被動吸收”型,還是“主動出擊”型?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所能見到的學生中,只有極少數(shù)在主動鉆研試題,有獨立思考習慣。那么這種以題為線索,進而串聯(lián)所有知識點的習慣,就會讓他們逐漸完成向“考生”的轉化。而率先完成這種轉化的人,就成了我們口中的尖子生。
(責任編輯:盧雁明)
分享“2014年高考百日沖刺提分建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