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沖刺30天:學生家長“共赴龍門”有妙招
翻翻日歷,距離2015高考已剩最后一個月;摸摸筆桿,做完的試卷已積累成山。在這至關(guān)重要的“收網(wǎng)”階段,學生如何利用短暫的時間溫書復習,鞏固知識,做最后沖刺,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長如何與學生同舟共濟“共赴龍門”?值此關(guān)鍵階段,育路高考網(wǎng)小編分別邀請高考“過來人”、高三名師、高考心理輔導老師,為大家指點迷津。
高考“過來人”:單科每周只需盯牢兩套試卷
劉嘉熙,2014年畢業(yè)于太原五中,目前就讀于四川大學(985、211大學)華西臨床醫(yī)學院醫(yī)學技術(shù)類專業(yè)。2014年高考,數(shù)學137分,英語134分。
熟記高考單詞,可謂是劉嘉熙學習英語的“殺手锏”。
在高考英語中,多達3500字的英語單詞,應該是每位學生的“必守陣地”,只有熟練掌握并運用,才能在浩如煙海的完形與閱讀中“暢游自如”。
劉嘉熙認為:“在考前兩月時就應該用提綱的形式,將3500個單詞著重復習。最后一個月時,就應該對自己不會的單詞加強記憶。其實在做閱讀與完形填空時,熟練的單詞記憶,才能確保你審題準確。我建議大家可以利用造句記憶、填空式記憶來鞏固單詞。”
俗話說,“得數(shù)學者得天下”。題海戰(zhàn)術(shù),早已經(jīng)不是正確科學的做法了。關(guān)鍵在于“每周抓好兩套題”。“我當年高考時,老師每周只要求我們完成兩套題。這里的‘完成’是指不僅找到對的答案,更要找出錯誤答案的錯誤思路,避免陷入出題者制造的陷阱。”劉嘉熙分析,“貪多嚼不爛,你必須能保證再做同樣的試卷時,你可以不在相同的地方犯錯。”
心態(tài)決定命運,此話不虛。“先談談考前,到了現(xiàn)在這個階段,很多人會覺得自己的成績沒什么提升空間了。就會開始放松心情。但我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你,只要你腳踏實地地復習,單科每周只需盯牢兩套試卷,仔細查漏補缺,你的成績還是會有提升的。”
高考名師:梳理知識樹 每題還需親力親為
“埋頭走路的同時,一定要記得停下腳步,抬頭看路。”這是山西省實驗中學陳圓老師給高三學子的建議?忌鷳獙ψ约旱膹土曔M程,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瞅準不足之處后,再根據(jù)自身具體情況調(diào)整復習戰(zhàn)略。
在這里,陳老師分別從水平高、水平一般的兩類型同學進行分析。“水平較高的同學在這一階段,為了獲得沖擊高分的資本,學生應該著重做學科內(nèi)的綜合題和難題。”陳老師建議。比如說在物理考試中,最后的‘老大難’往往體現(xiàn)在多過程的復雜性上,而不是思維的巧妙性。這時就要靠‘熟能生巧’了。因此,多練是關(guān)鍵。特別是你感覺‘模棱兩可’的題,一定不能放過。
而對于水平一般的考生,穩(wěn)扎穩(wěn)打是重要“戰(zhàn)術(shù)”?忌枧κ崂“知識樹”,將知識體系構(gòu)建得更加完整。而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多做一些基礎(chǔ)題,也就是查缺補漏。在這里,陳老師強調(diào):“做題時,學生要學會果斷放棄不適合自己的題,比如一些偏題怪題。同時,每道題都要做到‘親力親為’,高考很大程度上不是在比誰懂得多,而是在比誰出錯少,如果你能保證你會做的題能拿到百分之九十五的分數(shù),你就是成功的。”
凡事都講究技巧,尤其是嫻熟的應試技巧。當高考的卷子發(fā)到考生手上的時候,尤其是第一門,你會慌張嗎?對此,陳老師建議,考生先不要急著答題,應該先穩(wěn)定自己的狀態(tài),通覽全卷后,要對試題的難度、答題的先后順序和答題速度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答題的過程中,遇到不會的題,不要慌,先行放過,在后面的答題過程可能會靈感迸發(fā)。
相信很多同學都有過這樣的遭遇,就離收卷還有8分鐘,可是壓軸大題還沒有做,你該怎么辦呢?別著急,陳老師支招:考生應該花六分鐘想盡可能多的與題有關(guān)的東西,利用最后兩分鐘寫上關(guān)鍵步驟,關(guān)鍵公式。這樣即使沒能完成數(shù)學運算,也會有得分。
高考心理輔導:家長應該做好隱形陪伴者的角色
在龍城“家長課堂”之高三家長心理講座上,來自清華大學心理咨詢中心的著名咨詢師劉清蓮老師指出:“高三階段,家長應自覺充當學生的心靈導師、忠實聽眾。”
家有獨生子女的困惑往往是缺少溝通。而隨著高考一個月的臨近,孩子的壓力會越來越大,也許根本不想和家長溝通。“這時,你要做到每周和孩子進行一次長談。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談話不是逼迫、不是約定俗成。如果孩子情緒比較低沉,那就別討沒趣;看哪天孩子高興,這就是談話的好時機。家長一定要學會做一個‘隱形’的陪伴者。”劉老師講道。
你會對孩子說的話不耐煩嗎?你會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正確疏導嗎?做孩子的忠實聽眾,也是這個階段家長需要‘修煉’的技能。劉老師談道:“一個好聽眾,就是不管孩子說什么、怎么說,你都要耐心傾聽,即使孩子的觀點特別偏激,你不要當面阻斷,而是應該懷著‘可以商量’的心態(tài)傾聽下去,等他一吐為快后,再做溝通。”
凡事過猶不及。在此,劉老師舉例講道,高三學生王同學表示,考前,家里已全面進入高考時間,只要一回家,爸爸就會關(guān)掉電視。早晨一起床,媽媽都會問“今天想吃什么”,然后按照點的菜單去買菜。晚上寫作業(yè)時,老媽一會兒送牛奶,一會兒送水果,一會兒還隔著門縫觀察是否“開小差”。每次考后,比孩子都緊張,巴不得自己再重新做一遍。
“其實,這樣的關(guān)懷下,孩子壓力更大了。做一名‘隱形’陪伴者,關(guān)鍵就是以孩子最舒適的角度來陪伴。你的所有‘嘮叨’欲望,請出現(xiàn)在最關(guān)鍵的時刻。”最后,劉老師總結(jié)道。
(責任編輯:盧雁明)
分享“2015高考沖刺30天:學生家長“共赴龍門”有妙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