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三我們的中華文化知識點
高中思想政治課的開設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他們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下面為大家推薦了高二政治必修三我們的中華文化知識點,請大家仔細閱讀,希望你喜歡。
第一框題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第二框題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1.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2.如何理解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特征?
(1)文字: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2)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3.如何理解近代中國文化因面臨西方工業(yè)文明的沖擊而日漸衰微?
(1)以科技為核心的生產力落后,導致了經濟的落后,從而使文化喪失了發(fā)展的動力。
(2)落后的封建政治制度,嚴重阻礙了文化的發(fā)展。
(3)閉關鎖國,人為切斷了與世界的聯(lián)系,失去了文化交流的機會,從而失去了文化創(chuàng)新的重要動力。
(4)國人的盲目樂觀和驕傲的態(tài)度,表現(xiàn)為不思進取,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不利于文化的發(fā)展。
4.如何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征?
(1)獨特性(獨樹一幟、獨領風騷)。中國文學藝術輝煌悠久的歷史、豐富絢麗的內涵、鮮明獨特的風格,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具有實用性和整體性特點,長期處在世界的前列,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和艱苦奮斗精神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的生動體現(xiàn)。
(2)區(qū)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的差別,經濟社會發(fā)展程度不同,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qū)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qū)域特征。不同區(qū)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特色。
(3)民族性(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在中華文化的百花園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作出重要的貢獻。
5.如何理解中華各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關系?
(1)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xiàn)著多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chuàng)造了中華文化。
(3)各族人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6.如何理解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1)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
(2)所謂“求同存異”是指能與其他民族文化和諧相處;
(3)所謂“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4)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
7.如何弘揚中華文化?
全面認識傳統(tǒng)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中華文化的發(fā)展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xiàn)代文明相協(xié)調,既保持民族性,有體現(xiàn)時代性。
育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高二政治必修三我們的中華文化知識點,大家仔細閱讀了嗎?最后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高二政治必修三我們的中華文化知識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