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第五課知識點:政治參與 公民責任
高考政治第五課知識點:政治參與 公民責任由育路編輯整理,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注育路網(wǎng)!
一、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
1.公民政治參與含義:公民政治參與是指公民依法通過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參加政治活動,直接或間接地對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執(zhí)行表達政治意愿的行為。
2.政治參與的主體:公民
(人民是政治的概念,公民是法律的概念。)
3.政治參與權:
、龠x舉權和被選舉權
、诟黜椪巫杂(言論、出版、集會、結(jié)社、示威、游行)
(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礎)
、蹖覚C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jiān)督權
4.政治參與的主要形式
1)政治選舉
A.直接或間接
B.政治選舉是公民進行政治參與的最重要、最直接、最廣泛的政治權利。
2)政治結(jié)社
A.含義:政治結(jié)社是指具有公共利益的公民為了實現(xiàn)公共利益和要求而結(jié)成持久性組織的活動。政治結(jié)社是公民實現(xiàn)有組織的政治參與的重要形式。
B.類型:一般而言,政治結(jié)社包括參加政黨活動和參加政治性的社會團體(中華全國總工會、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青年聯(lián)合會、婦女聯(lián)合會學生聯(lián)合會等)兩大類。
3)政治表達
A.含義:政治表達是指公民通過某些途徑運用某些形式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和政治態(tài)度,以便影響政府決策的行為方式。
B.形式:言論、出版、集會、游行、示威【具體形式:信訪、領導接待日、市長熱線電話、專家論證、聽證會等】
5.公民政治參與的有序性
1)“有序”的含義::所謂“有序”,即指“依法”。依法是有序的必然方式。
2)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體現(xiàn)了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和依法履行公民義務相統(tǒng)一的原則。
3)怎樣有序地政治參與:
A.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應當是合法的政治參與。
B.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應當是自主、理性的政治參與。
(自主,是指公民具有獨立的參與意識,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社會政治生活;理性,是指公民的政治參議是出于行使合法權利、維護正當利益、促進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等理性考慮,選擇合理合法的方式表達愿望和要求、參與國家政治生活。)
C.公民的政治參與水平是衡量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發(fā)展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
6.我國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的良好環(huán)境條件
1)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為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證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2)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為公民政治參與提供動力機制
各階層為謀求和維護自身利益,就會謀求通過政治參與影響公共決策。自然形成一種政治參與的動力機制。
3)民主政治建設為公民政治參與開辟廣闊途徑,積極推進民主政治建設,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為公民參政議政提供了基本條件。
4)依法治國為公民政治參與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依法治國,逐步健全法律制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推進公民政治參與從法律制度方面提供了有效保障。法制健全,就能增強公民的權利和義務觀念。
7.公民有序的政治的法律保障
《憲法》保護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保護。
人權: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講,人權首先是人民的生存權和發(fā)展權。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是中國人民最根本的人權。
8.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的原則
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必須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起來。
(1)堅持黨領導的政治參與原則。共產(chǎn)黨執(zhí)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堅持黨的領導是實現(xiàn)人民當家作主、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的根本保證。
(2)堅持法治化的政治參與原則。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必須以法治為基礎,依法、有序的進行,注重規(guī)則和程序,而不能隨心所欲,無法無序。無法無序的政治參與方式對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造成消極的影響。
(3)堅持漸進式的政治參與原則。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是一個逐步推進的歷史過程,必需遵循積極、穩(wěn)妥、漸進的原則。堅持漸進式的政治參與原則,有助于有效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營造良好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
9.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的意義
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對于充分調(diào)動和發(fā)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1)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是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完善、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客觀需要。
(2)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是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內(nèi)在要求。
(3)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是密切黨和政府與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維護社會安定和諧的要求。
(4)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是增強公民的政治責任感,保證國家機關的決策順利實施的要求。
二、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渠道
1.依法參與民主選舉(C)
1)選舉權與被選舉權
A.選舉權的含義:公民按照自己的意愿,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選舉產(chǎn)生各級國家權力機關代表和其他應由選舉產(chǎn)生的公職人員的權利。
B.被選舉權的含義:公民有依照法律規(guī)定,被選為國家權力機關代表和其他應由選舉產(chǎn)生的公職人員的權利。
C.參加選舉是公民政治參與的最重要、最直接、最廣泛的政治權利,是人民當家作主行使管理國家權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公民參與國家管理的基礎和標志。
2)選舉制度的含義
選舉制度是規(guī)定公民與國家政權之間的關系、由公民通過選舉國家權力機關代表和其他公職人員的方式而賦予國家政權合法性的一系列制度和規(guī)范。
3)我國選舉制度的特點
A.平等性
i.除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外,凡年滿18周歲的公民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ii.每一選民在一次選舉中只有一個投票權
iii.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中的代表名額,按各民族、各地區(qū)、各方面都有適當數(shù)量的原則進行分配
B.廣泛性
i.享有權利的主體的廣泛性
ii.當選的各級代表的廣泛性
C.真實性
i.不受金錢操縱
ii.選民或選舉單位都有權罷免不稱職的代表
D.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jié)合
i.直接選舉:由選民按選區(qū)直接投票選舉產(chǎn)生國家機關組成人員的選舉。
ii.間接選舉:在由選民按選區(qū)選出本級人大代表的基礎上,再由這些代表依法投票選舉產(chǎn)生本級國家機關組成人員和上一級人大代表的選舉。
4)投出莊嚴的一票
公民成為選民的法定程序:公民參加選舉,必須依法進行登記,經(jīng)過資格審查,被編入選民名單,在選舉日的20日前加以公布,才能成為選民。選民登記是對每一個選民所進行的法律上的認可。
2.依法參與民主決策
1)直接選舉
A.含義:公民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基層民主自治)直接參與國家事務、社會公共事務的決策。
B.方式:
a)村民委員會
b)居民委員會
c)職工代表大會
2)間接選舉
A.含義:公民通過選出的人大代表,參與國家各項事務的決策,履行參與決策的重要責任。
B.方式:
a)公民可以通過人大代表將自己的意見帶入決策過程
b)公民可以依法以意見和建議的方式表達出來影響決策
c)聽證會
3)依法參與民主決策的意義
有助于決策者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和切實珍惜民力。
有利于促進公眾對決策的理解和認同,從而推動決策的實施。
在參與民主決策的實踐中,公眾也鍛煉了參與決策的能力,增強了政治責任感。
3.依法參與民主管理
1)直接參與民主管理
(1)含義
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基層民主自治),直接管理國家事務、經(jīng)濟和文化事業(yè)、社會事務。
(2)途徑
a)各行各業(yè)的從業(yè)人員
b)村委會和居委會
c)各類社會組織
2)間接參與民主管理
含義:通過選出的代表參加管理
4.依法參與民主監(jiān)督
1)公民監(jiān)督的必要性
《憲法》對公民行使監(jiān)督權的全面確認,是公民參與民主監(jiān)督的根本法律保障。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實行監(jiān)督,以保障各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正確行使權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2)依法監(jiān)督的形式
i.檢舉
ii.控告
iii.上訪
iv.輿論
v.提出批評意見
vi.指控
vii.告發(fā)
viii.揭發(fā)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高考政治第五課知識點:政治參與 公民責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