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自殺是自尊心受傷還是厭世(2)
直到現(xiàn)在,該校心理咨詢室還只是制度,沒有經(jīng)過培訓的專職教師。老師們更多以找學生“擺龍門陣”來了解其思想動態(tài)。
C延伸
心理咨詢室沒咨詢師
朱勤自殺事件發(fā)生后,漢源二中緊急設立了學生心理咨詢室,想掌握和解決學生當中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但當心理咨詢室建起之后,才發(fā)現(xiàn)沒人能勝任心理咨詢老師這份工作。
心理咨詢室設立后不久,5·12大地震就突如其來。大批心理咨詢師趕赴漢源,化解人們對地震的恐懼,學校老師從而學會了一些心理咨詢知識。江清元說,但老師們學會的心理咨詢知識還無法化解學生對高考和學習的壓力,以及在生活中的困擾。
“連重話都不敢說學生”
現(xiàn)實的情況是,目前擔任高三年級班主任的老師大多屬于70后及60后,90后的學生的接受能力、思維方式及人生觀等都與以前有了很大差異。老師們?nèi)绾芜x擇更適合的教學方式,做到因材施教是新課題。江清元從教三十多年,他說:“現(xiàn)在的學生,連重話都不敢說他們一句。”江清元說,老師們已不再公布學生成績排名,學生排名作為“秘密”存檔,僅供教學研究用。直到現(xiàn)在,朱勤的父母都還不知道兒子生前在班上的名次。
羊海波無意間還說起,現(xiàn)在又有一名高一學生不想讀書了,他正在和學生家長一起勸說這名學生。希望不再出現(xiàn)第二個朱勤。 記者李東陽攝影報道
□快評
挫折教育的缺位
高三學生朱勤在西方“愚人節(jié)”這天留下了遺書。次日,19歲的他選擇了一種激烈的方式結(jié)束生命:從排水溝的臺階跳下,頭部著地。在見諸報端的學生自殺事件中,這并非第一起,或許也不是最后一起。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自殺是人的一種死的本能在作祟。美國心理學家、行為主義創(chuàng)始人華生認為,自殺是一種逃避,更重要的是對一些人的一種報復。我們難以知道,朱勤為何選擇了以這樣激烈的方式結(jié)束還沒徹底展開的人生畫卷。
難以否認的是,在朱勤自殺等類似事件中,存在著挫折教育的缺位。而這種缺位既有學校的責任,也有家庭的責任,學生的教育是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在很多學,F(xiàn)實的教育中,在高考指揮棒的指導下,更多地注重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育,從而忽視了對學生人格、心理的培訓。
在很多家庭功利的教育中,在“唯有讀書高”的理念下,孩子的全部任務就是讀書。很多家長從沒有跟孩子推心置腹地交流或溝通過,他們像生活在溫床中,從來沒有經(jīng)歷過挫折或打擊。當這些孩子走出家庭的溫床后,一旦遭遇挫折或打擊,感到仿佛已經(jīng)天塌地陷了。當超越其承受極限,沒有得到及時的疏導時,打擊和挫折就會被他們放大,成為“壓垮駱駝的那根稻草”。
盡管我們同樣從青春年少時期走過來,但因時代的不同,社會環(huán)境的日趨復雜,孩子們越來越無所適從。而成人往往以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和“刻畫”孩子,我們不懂現(xiàn)在的孩子,而且沒有嘗試用他們的思維方式來理解他們。《麥田里的守望者》說:一個不成熟男人的標志是他愿意為某種事業(yè)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志是他愿意為某種事業(yè)卑賤地活著。避免朱勤自殺的悲劇再度重演,挫折教育不該繼續(xù)缺位。
(責任編輯:王曉冬)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diào)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wǎng)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quán)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