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模擬試卷:(高三)聯(lián)合測試(一)
2009-02-19 10:18:29
來源:
高考語文模擬試卷 2008年上海市十校(高三)聯(lián)合測試(一)
(四)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第14—16題。(8分)
竹 枝 詞(其九)
劉禹錫
山上層層桃李花, 云間煙火是人家。
銀釧①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畬②。
劉禹錫
山上層層桃李花, 云間煙火是人家。
銀釧①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畬②。
雨 過 山 村
王 建
雨里雞鳴一兩家, 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③去,閑著中庭梔子花。
王 建
雨里雞鳴一兩家, 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③去,閑著中庭梔子花。
[注] ①銀釧:銀手鐲。 ②燒畬(shē):在春耕時節(jié),把地里的草木燒成灰作肥料,然后播下種子。③浴蠶:指古代時用鹽水選蠶種。
14.在《竹枝詞》中,能顯示“春季時令”的詞語是 。(1分)
1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劉詩和王詩都描述了自然美,詩中的歡愉之情與自然之景融為一體。
B.劉詩敘寫了山民辛勤勞作的場景,王詩描繪出村姑浴蠶的生動畫面。
C.兩首詩的前兩句均為寫景,第三句轉(zhuǎn)入敘事,筆墨凝練,語言質(zhì)樸。
D.劉詩末句運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王詩末句運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
A.劉詩和王詩都描述了自然美,詩中的歡愉之情與自然之景融為一體。
B.劉詩敘寫了山民辛勤勞作的場景,王詩描繪出村姑浴蠶的生動畫面。
C.兩首詩的前兩句均為寫景,第三句轉(zhuǎn)入敘事,筆墨凝練,語言質(zhì)樸。
D.劉詩末句運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王詩末句運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
16.從運用“反襯”手法的角度,對《雨過山村》一詩進行賞析。(4分)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17—21題。(17分)
游 媚 筆 泉 記①
姚 鼐
姚 鼐
桐城之西北,連山殆數(shù)百里,及縣治而迤平。其將平也,兩崖忽合,屏矗墉回,嶄橫若不可徑。龍溪曲流,出乎其間。
以歲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積雨始霽,溪上大聲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樅、槐、楓、栗、橡,時有鳴巂②。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馬浴起,振鬣宛首而顧其侶。援石而登,俯視溶云,鳥飛若墜。
復(fù)西循崖可二里,連石若重樓,翼乎臨于溪右;蛟凰卫罟胫按乖茮c③”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識,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樹,蔭數(shù)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書其上,曰:“媚筆之泉”。泉漫石上,為圓池,乃引墜溪內(nèi)。左丈學(xué)沖于池側(cè)方平地為室,未就,要客九人飲于是。日暮半陰,山風(fēng)卒起,肅振巖壁,榛莽、群泉、磯石交鳴。游者悚焉,遂還。
是日,薑塢先生與往,鼐從,使鼐為之記。
以歲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積雨始霽,溪上大聲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樅、槐、楓、栗、橡,時有鳴巂②。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馬浴起,振鬣宛首而顧其侶。援石而登,俯視溶云,鳥飛若墜。
復(fù)西循崖可二里,連石若重樓,翼乎臨于溪右;蛟凰卫罟胫按乖茮c③”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識,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樹,蔭數(shù)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書其上,曰:“媚筆之泉”。泉漫石上,為圓池,乃引墜溪內(nèi)。左丈學(xué)沖于池側(cè)方平地為室,未就,要客九人飲于是。日暮半陰,山風(fēng)卒起,肅振巖壁,榛莽、群泉、磯石交鳴。游者悚焉,遂還。
是日,薑塢先生與往,鼐從,使鼐為之記。
[注] ①這篇游記是姚鼐(1732~1815)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進士后,于次年春“從世父(姚范,即薑塢先生)自天津歸”寫的。其時,左學(xué)沖隱居媚筆泉,“邀編修府君(即姚范)及鼐游于泉上”。同年冬,姚鼐赴京任職,從此步入仕途。 ②巂(guī):鳥名,即子規(guī),又名杜鵑。 ③沜(pàn):同“泮”,半月形的水池。
17.“桐城派”的代表作家有 、劉大櫆、姚鼐。(1分)
18.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
(1)連山殆數(shù)百里( ) (2)嶄橫若不可徑( )
(3)蔭數(shù)十人( ) (4)山風(fēng)卒起( )
(1)連山殆數(shù)百里( ) (2)嶄橫若不可徑( )
(3)蔭數(shù)十人( ) (4)山風(fēng)卒起( )
19.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2分)
①其將平也 / 明何文端公摩崖書其上
②出乎其間 / 翼乎臨于溪右
A.①相同,②不同 B.①②均不同
C.①不同,②相同 D.①②均相同
①其將平也 / 明何文端公摩崖書其上
②出乎其間 / 翼乎臨于溪右
A.①相同,②不同 B.①②均不同
C.①不同,②相同 D.①②均相同
20.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大石出潭中,若馬浴起,振鬣宛首而顧其侶。
(2)左丈學(xué)沖于池側(cè)方平地為室,未就,要客九人飲于是。
(1)大石出潭中,若馬浴起,振鬣宛首而顧其侶。
(2)左丈學(xué)沖于池側(cè)方平地為室,未就,要客九人飲于是。
21.簡析作者在這篇游記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4分)
(六)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第22—26題。(12分)
甲
靖康之難(指公元1127年,汴京淪陷,徽、欽二宗被擄),欽宗幸虜營。虜人欲得某文(指降表)。欽宗不得已,為詔從臣孫覿為之;陰冀覿不奉詔,得以為解。而覿不復(fù)辭,一揮立就:過為貶損,以媚虜人;而詞甚精麗,如宿成者。虜人大喜,至以大宗城(指金統(tǒng)治者的同姓權(quán)貴)鹵(lǔ,通“擄”,擄掠)獲婦餉之。覿亦不辭。其后每語人曰:“人不勝天久矣;古今禍亂,莫非天之所為。而一時之士,欲以人力勝之;是以多敗事而少成功,而身以不免焉。孟子所謂‘順天者存,逆天者亡’者,蓋謂此也!被驊蛑唬骸叭粍t子之在虜營也,順天為已甚矣!其壽而康也宜哉!”覿慚無以應(yīng)。聞?wù)呖熘?br />乙巳八月二十三日,與劉晦伯語,錄記此事,因書以識云。
(朱熹《記孫覿事》)
(朱熹《記孫覿事》)
乙
覿,字仲益,晉陵人;兆谀,蔡攸薦為侍御史。靖康初,蔡氏勢敗,乃率御史極劾之。金人圍汴,李綱罷御營使,太學(xué)生伏闕(臣下向皇帝直接上奏章)請留,覿復(fù)劾綱要君,又言諸生將再伏闕。朝廷以其言不實,斥守和州。既而綱去國,復(fù)召覿為御史。專附和議,進至翰林學(xué)士。汴都破后,覿受金人女樂,為欽宗草表上金主,極意獻媚。建炎初,貶峽州,再貶嶺外。黃潛善、汪伯彥復(fù)引之,使掌誥命(皇帝授官或賜爵的詔令)。后又以贓罪斥,提舉(宋代設(shè)提舉宮觀,安置罷退的大臣及閑員)鴻慶宮,故其文稱《鴻慶居士集》。孝宗時,洪邁修國史,謂靖康時人獨覿在,請詔下覿,使書所見聞靖康時事上之。覿遂于所不快者,如李綱等,率加誣辭。邁遽信之,載于《欽宗實錄》。其后朱子與人言及,每以為恨,謂小人不可使執(zhí)筆。
(節(jié)選自《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五七)
(節(jié)選自《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五七)
22.按照古代圖書經(jīng)、史、子、集“四部”(即“四庫”)分類法,《記孫覿事》一文應(yīng)歸于 部。(1分)
23.甲文中所記“孫覿之事”,在乙文中表述為 。(用文中的語句回答)(2分)
2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甲文首句“靖康之難”四字,勾勒出了歷史環(huán)境。
B. 甲文重在刻劃人物形象,乙文側(cè)重列舉有關(guān)史實。
C. 評介孫覿的為人與行事,甲乙兩文均“寓貶于敘”。
D. 乙文末句中的“朱子”是指朱熹,“小人”是指洪邁。
A. 甲文首句“靖康之難”四字,勾勒出了歷史環(huán)境。
B. 甲文重在刻劃人物形象,乙文側(cè)重列舉有關(guān)史實。
C. 評介孫覿的為人與行事,甲乙兩文均“寓貶于敘”。
D. 乙文末句中的“朱子”是指朱熹,“小人”是指洪邁。
25.在甲文的首段中,作者以“覿慚無以應(yīng)。聞?wù)呖熘弊鳛榻Y(jié)束語,其寫作意圖是 。(3分)
26.孫覿工詩文、擅辭令,才華超群,但其人其事卻并未收入《宋史》,這是為什么?談?wù)勀銓@個問題的認識。(4分)
二、寫 作(70分)
27.作文
以“于無聲處”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
(2)不要寫成詩歌。
(3)不得透露個人相關(guān)信息。
2008年上海市十校(高三)聯(lián)合測試
語 文 試 卷
答案要點及評分標準
一、80分
(一)(18分)
1.(2分)大地不僅僅被看作是人們進行活動的舞臺,也是人類的“塑造”對象。
2.(2分)觀察景觀的文化(人文)地貌(面貌、風(fēng)貌、地形地物)。(若僅僅回答“比較兩座城市在文化上的區(qū)別”,給1分)
3.(3分)C(根據(jù)“言有萬語,書有萬卷,地有萬里,均‘讀’不盡也”一句來推斷)
4.(3分)人的文化背景、經(jīng)驗背景和心理趨向的不同,對景觀的愛好、取舍和理解也就不同。(意思對即可)
5.(4分)(1)以人為主體(從人的文化背景等方面)去解讀“文化景觀”(2分) (2)以文化景觀為中心來認識“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2分)(意思對即可)(僅僅籠統(tǒng)回答“文化景觀是人的自我表現(xiàn),研究文化景觀就是研究人”,給2分)
6.(4分)要點:上海文化景觀名稱(1分) 內(nèi)涵(1分) 意義(1分) 語言表達(1分)
27.作文
以“于無聲處”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
(2)不要寫成詩歌。
(3)不得透露個人相關(guān)信息。
2008年上海市十校(高三)聯(lián)合測試
語 文 試 卷
答案要點及評分標準
一、80分
(一)(18分)
1.(2分)大地不僅僅被看作是人們進行活動的舞臺,也是人類的“塑造”對象。
2.(2分)觀察景觀的文化(人文)地貌(面貌、風(fēng)貌、地形地物)。(若僅僅回答“比較兩座城市在文化上的區(qū)別”,給1分)
3.(3分)C(根據(jù)“言有萬語,書有萬卷,地有萬里,均‘讀’不盡也”一句來推斷)
4.(3分)人的文化背景、經(jīng)驗背景和心理趨向的不同,對景觀的愛好、取舍和理解也就不同。(意思對即可)
5.(4分)(1)以人為主體(從人的文化背景等方面)去解讀“文化景觀”(2分) (2)以文化景觀為中心來認識“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2分)(意思對即可)(僅僅籠統(tǒng)回答“文化景觀是人的自我表現(xiàn),研究文化景觀就是研究人”,給2分)
6.(4分)要點:上海文化景觀名稱(1分) 內(nèi)涵(1分) 意義(1分) 語言表達(1分)
(二)(20分)
7.(3分) (1)以此類比人類祖先遷徙的習(xí)性與欲望(2分) (2)引出下文人類離家遠行的原由和動機(1分)
8.(3分)(1)外界的誘惑 (2)出自無奈 (3)理想的召喚(對前方的幻想)(意思對即可)(寫對一空給1分)
9.(2分)運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表達出前方的不確定性。
10.(2分)精神家園(心靈棲息地、心靈歸宿) 人生之路(追求理想和目標的過程)(寫對一空給1分)
11.(6分)C F (C曲解了作者對人生的認識;F作者在結(jié)尾的發(fā)問才有此含義)(答對一項給3分)
12.(4分)(1)人的一生總在漂泊、流浪,但又擺脫不了對故土的思念,這永久的矛盾注定人生永恒的痛苦。(2分)(2)人一生總在追尋的精神家園往往是不確定的、難以企及的,因此,“人生實質(zhì)上是一場苦旅”。(2分)(意思對即可)
7.(3分) (1)以此類比人類祖先遷徙的習(xí)性與欲望(2分) (2)引出下文人類離家遠行的原由和動機(1分)
8.(3分)(1)外界的誘惑 (2)出自無奈 (3)理想的召喚(對前方的幻想)(意思對即可)(寫對一空給1分)
9.(2分)運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表達出前方的不確定性。
10.(2分)精神家園(心靈棲息地、心靈歸宿) 人生之路(追求理想和目標的過程)(寫對一空給1分)
11.(6分)C F (C曲解了作者對人生的認識;F作者在結(jié)尾的發(fā)問才有此含義)(答對一項給3分)
12.(4分)(1)人的一生總在漂泊、流浪,但又擺脫不了對故土的思念,這永久的矛盾注定人生永恒的痛苦。(2分)(2)人一生總在追尋的精神家園往往是不確定的、難以企及的,因此,“人生實質(zhì)上是一場苦旅”。(2分)(意思對即可)
(三)(5分)
13.(5分)(1)悠悠我心 (2)風(fēng)煙俱凈 任意東西 (3)心遠地自偏 (4)迷花倚石忽已暝 (5)草色遙看近卻無 (6)天涯共此時 (7)凌萬頃之茫然(寫對一空給1分)
13.(5分)(1)悠悠我心 (2)風(fēng)煙俱凈 任意東西 (3)心遠地自偏 (4)迷花倚石忽已暝 (5)草色遙看近卻無 (6)天涯共此時 (7)凌萬頃之茫然(寫對一空給1分)
(四)(8分)
14.(1分)桃李(花)(若回答“燒畬”也算對)
15.(3分)B(王詩并沒有“描繪出村姑浴蠶的生動畫面”)
16.(4分)村景幽靜,反寫“雨里雞鳴一兩家”,以動襯靜,則更顯景靜;農(nóng)事繁忙,倒說“閑著中庭梔子花”,以閑襯忙,則愈見事忙。(2分)這樣既豐富了詩意,又使讀者興味尤饒。(2分)(意思對即可)
14.(1分)桃李(花)(若回答“燒畬”也算對)
15.(3分)B(王詩并沒有“描繪出村姑浴蠶的生動畫面”)
16.(4分)村景幽靜,反寫“雨里雞鳴一兩家”,以動襯靜,則更顯景靜;農(nóng)事繁忙,倒說“閑著中庭梔子花”,以閑襯忙,則愈見事忙。(2分)這樣既豐富了詩意,又使讀者興味尤饒。(2分)(意思對即可)
(五)(17分)
17.(1分)方苞
18.(4分)(1)大概(恐怕) (2)通行(取道,經(jīng)過) (3)遮蔽 (4)通“猝”,突然(倉促,倉猝,急遽)(寫對一空給1分)
19.(2分)A(“其”均為代詞;“乎”分別為介詞、助詞)
20.(6分)(1) 一塊大石頭露出在水面上(從深潭中露出來),好像一匹馬洗完澡站起身來,甩著(揚起)鬃毛回過頭去看它(自己)的同伴。(3分)(補譯“于”1分;“振鬣宛首”1分,“顧”1分)
(2)左學(xué)沖老人在水池邊正平整土地蓋(建、造)房子,房子還沒有蓋好(建成、造成、完工),邀請九位客人在這里飲酒。(3分)(“方”1分,“就”1分;定語后置及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1分)
21.(4分)探訪勝景,寄情山水,充分地表現(xiàn)出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懷;(2分)不慕前賢,無意隱逸,隱約含蓄地透露出作者積極入世的心志。(2分)(意思對即可)
(六)(12分)
22.(1分)集
23.(2分)汴都破后,覿受金人女樂,為欽宗草表上金主,極意獻媚。
24.(2分)D(“小人”是指孫覿)
25.(3分)(1)譏諷(抨擊、痛斥)民族敗類;(2)伸張民族正義,歌頌民族氣節(jié)。(意思對即可)(答對一點給2分,答對兩點給3分)
26.(4分)要點:觀點(1分) 闡釋(2分) 語言表達(1分)
17.(1分)方苞
18.(4分)(1)大概(恐怕) (2)通行(取道,經(jīng)過) (3)遮蔽 (4)通“猝”,突然(倉促,倉猝,急遽)(寫對一空給1分)
19.(2分)A(“其”均為代詞;“乎”分別為介詞、助詞)
20.(6分)(1) 一塊大石頭露出在水面上(從深潭中露出來),好像一匹馬洗完澡站起身來,甩著(揚起)鬃毛回過頭去看它(自己)的同伴。(3分)(補譯“于”1分;“振鬣宛首”1分,“顧”1分)
(2)左學(xué)沖老人在水池邊正平整土地蓋(建、造)房子,房子還沒有蓋好(建成、造成、完工),邀請九位客人在這里飲酒。(3分)(“方”1分,“就”1分;定語后置及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1分)
21.(4分)探訪勝景,寄情山水,充分地表現(xiàn)出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懷;(2分)不慕前賢,無意隱逸,隱約含蓄地透露出作者積極入世的心志。(2分)(意思對即可)
(六)(12分)
22.(1分)集
23.(2分)汴都破后,覿受金人女樂,為欽宗草表上金主,極意獻媚。
24.(2分)D(“小人”是指孫覿)
25.(3分)(1)譏諷(抨擊、痛斥)民族敗類;(2)伸張民族正義,歌頌民族氣節(jié)。(意思對即可)(答對一點給2分,答對兩點給3分)
26.(4分)要點:觀點(1分) 闡釋(2分) 語言表達(1分)
二、70分
27.評分標準
一類卷(63-70分) 基準分67分
能準確把握題意,立意深刻,選材恰當,中心突出,內(nèi)容充實,感情真摯,結(jié)構(gòu)嚴謹。有新意,有文采。
二類卷(52-62分) 基準分57分
符合題意,立意較深刻,選材較恰當,中心明確,內(nèi)容較充實,感情真實,結(jié)構(gòu)完整,語言通順。
三類卷(39-51分) 基準分45分
基本符合題意,立意—般,選材尚恰當,中心尚明確,內(nèi)容尚充實,感情尚真實,結(jié)構(gòu)基本完整,語言基本通順,偶有語病。
四類卷(21-38分) 基準分29分
偏離題意,立意或選材不當,中心不明確,內(nèi)容單薄,結(jié)構(gòu)不夠完整,語言欠通順,語病較多。
五類卷(20分以下) 符合以下一項即為五類:
(1)脫離題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說明:
(1)未抄寫題目扣2分。(2)錯別字滿3個扣1分,至多扣5分。(3)標點錯誤多,酌情扣分。(4)文面不整潔,酌情扣1—2分;文面整潔美觀,酌情加l—2分。
27.評分標準
一類卷(63-70分) 基準分67分
能準確把握題意,立意深刻,選材恰當,中心突出,內(nèi)容充實,感情真摯,結(jié)構(gòu)嚴謹。有新意,有文采。
二類卷(52-62分) 基準分57分
符合題意,立意較深刻,選材較恰當,中心明確,內(nèi)容較充實,感情真實,結(jié)構(gòu)完整,語言通順。
三類卷(39-51分) 基準分45分
基本符合題意,立意—般,選材尚恰當,中心尚明確,內(nèi)容尚充實,感情尚真實,結(jié)構(gòu)基本完整,語言基本通順,偶有語病。
四類卷(21-38分) 基準分29分
偏離題意,立意或選材不當,中心不明確,內(nèi)容單薄,結(jié)構(gòu)不夠完整,語言欠通順,語病較多。
五類卷(20分以下) 符合以下一項即為五類:
(1)脫離題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說明:
(1)未抄寫題目扣2分。(2)錯別字滿3個扣1分,至多扣5分。(3)標點錯誤多,酌情扣分。(4)文面不整潔,酌情扣1—2分;文面整潔美觀,酌情加l—2分。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diào)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wǎng)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quán)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yè)報名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