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根據材料分析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材料」胡錦濤的相關論述(略)
「答案要點」
。1)主要內容根據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新要求和我國社會出現的新趨勢新特點,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①民主政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fā)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
②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正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
、壅\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相幫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
、艹錆M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chuàng)造愿望得到尊重,創(chuàng)造活動得到支持,創(chuàng)造才能得到發(fā)揮,創(chuàng)造成果得到肯定。
⑤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yè),社會保持安定團結。
、奕伺c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fā)展,生活富裕,生態(tài)良好。
。2)指導思想和原則胡錦濤同志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堅持六個必須的原則:
①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②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五個統籌”,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fā)展;
、郾仨殘猿忠匀藶楸荆冀K把比較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在經濟發(fā)展的基礎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鼙仨氉鹬厝嗣袢罕姷膭(chuàng)造精神,通過深化改革、創(chuàng)新體制,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fā)全社會的創(chuàng)造活力;
⑤必須注重社會公平,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
⑥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關系,堅持把改革的力度、發(fā)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使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確保人民群眾安居樂業(yè),確保社會政治穩(wěn)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3)方針政策
①要全面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chuàng)造的方針,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創(chuàng)業(yè)機制,營造鼓勵人們干事業(yè)、支持人們干成事業(yè)的社會氛圍,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fā),讓一切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谶M一步營造平等競爭、共謀發(fā)展的法制環(huán)境、政策環(huán)境和市場環(huán)境,支持人民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科技創(chuàng)新、文化創(chuàng)新和其他方面的創(chuàng)新。
、垡羁谭治霈F階段人民內部矛盾產生的原因,特別是深層次原因,注重從源頭上減少人民內部矛盾的發(fā)生。
、墚斍埃攸c解決好在土地征用、城鎮(zhèn)拆遷、企業(yè)重組改制和破產過程中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要進一步完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依法維護群眾正當權益和社會安定團結。
(4)重大意義
①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認識,實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由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到先進文化三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先進文化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飛躍;
、谑俏覀凕h在執(zhí)政理念上的新發(fā)展,從強調革命、斗爭到強調建設、發(fā)展,再到強調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建設,體現了新的執(zhí)政理念;
③是我國人均GDP進入1000~3000美元這一非常關鍵的時期以后,適應新形勢、應對新挑戰(zhàn)的迫切需要;
、苁庆柟厅h執(zhí)政的社會基礎,完成黨執(zhí)政的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任何一個政黨要長期執(zhí)政,不僅要有經濟基礎、政治基礎、階級基礎、群眾基礎,還要有廣泛的社會基礎,而且要根據經濟發(fā)展和社會變動的實際,不斷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不斷鞏固和擴大黨執(zhí)政的社會基礎;
、菔亲プ≈匾獞(zhàn)略機遇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重要保證,不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沒有一個團結協調、穩(wěn)定有序的和諧社會環(huán)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就不可能實現。
12根據材料分析黨的建設的“兩個偉大工程”
「材料」
毛澤東1939年在《〈共產黨人〉發(fā)刊詞》中提出了一個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2004年十六屆四中全會又提出“以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為重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答案要點」
。1)“兩個偉大工程”的區(qū)別在于:
、冱h的歷史地位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即由一個為奪取政權而奮斗的革命黨發(fā)展成為掌握了全國政權并且要長期執(zhí)政的執(zhí)政黨,由一個在計劃經濟和被封鎖的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發(fā)展成為一個在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
、邳h的政治路線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即從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內容的,以推翻三大敵人為目的的階級斗爭的政治路線轉變?yōu)橐越洕ㄔO為中心的,以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目標的現代化建設的政治路線,而且政治路線決定黨的建設,黨的建設是為實現黨的政治路線服務的;
、“兩個偉大工程”的主要內容和主要目標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民主革命時期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是要把我們黨建設成為在全國范圍的大規(guī)模的群眾運動中,領導人民群眾對階級敵人進行戰(zhàn)斗的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和戰(zhàn)斗隊;新的“偉大工程”是要把我們黨建設成為在對外開放和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堅強領導核心。
。2)同時,“兩個偉大工程”在本質上又是一脈相承的,即都要把我們黨建設成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始終做到“三個代表”的、永遠保持先進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13 分析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答案要點」
(1)中國共產黨以工人階級作為自己的階級基礎,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人階級隊伍不斷擴大,工人階級的先進性不斷發(fā)展,黨的階級基礎不斷增強。我們黨必須始終堅持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始終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階級。
(2)堅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強調黨的階級基礎是工人階級,絕不意味著排斥其他階級和階層,也不是說我們黨不能代表其他人民群眾的利益。
一方面,中國工人階級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是比較進步、比較有活力和遠見的階級,工人階級的利益與其他人民群眾的利益,與中華民族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我們黨只有鞏固自己的階級基礎,同時又擴大自己的群眾基礎,才能更好地代表比較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另一方面,從歷史上看,我們黨從來就不僅代表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同時也代表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革命就是救亡。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發(fā)展中國,中國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同時也就是代表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利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3)“兩個先鋒隊”本質上完全一致,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一方面,始終成為工人階級先鋒隊是我們黨真正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先鋒隊的必要前提,只有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才能代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并為之奮斗,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另一方面,自覺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我們黨真正成為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的必然要求。只有代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才能使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得到充分體現。第二部分毛澤東思想概論第二部分毛澤東思想概論
14根據材料分析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歷史必然性
「材料1」
主義初起時,大都是一種救時的具體主張,后來這種主張傳播出去,傳播的人,要圖簡便,便用一兩個字代替這種具體的主張,所以叫他做某某主義,主張成了主義,便由具體的計劃,變成一個抽象的名詞。
多研究些具體的問題,少談些抽象的主義。一切主義,一切學理,都該研究,但是只可認作一些假設的見解,不可認作天經地義的信條;只可認作參考印證的材料,不可奉為金科玉律的宗教;只可用作啟發(fā)心思的工具,切不可用作蒙蔽聰明、停止思想的絕對真理。
——摘自《三論問題與主義》《胡適全集》第21卷
「材料2」
我覺得“問題”與“主義”,有不能分離的關系。因為一個社會問題的解決,必須靠著社會上多數人的共同運動。那么,我們要想解決一個問題,應該使他成了社會上多數人共同的問題。要想使一個社會問題,成了社會上多數人共同的問題,應該使這社會上可以共同解決這個那個社會問題的多數人,先有一個共同趨向的理想、主義,作他們檢驗自己生活上滿意不滿意的尺度(即是一種工具)。那共同感覺生活上不滿意的事實,才能一個一個成了社會問題,才有解決的希望。——摘自《再論問題和主義》《李大釗選集》
「材料3」
中國人找到馬克思主義,是經過俄國人介紹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國人不但不知道列寧、斯大林,也不知道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摘自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
問題1:分析材料1和材料2的觀點。
問題2:根據材料3,說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歷史必然性。
「答案要點」
。1)胡適反對教條主義和絕對真理觀,有其合理性,但是他把“主義”概念等同于教條,本身又是一種形而上學的教條和偏見,要害是反對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根本解決中國問題的指導思想,即反對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走俄國的道路,根本改造中國,鼓吹實用主義的改良。
(2)李大釗強調“主義”對解決具體問題的指導作用,強調對于問題的理論思考,實際上是主張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根本解決中國問題的指導思想、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作為解決問題的強大思想武器。
。3)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獲得傳播,根本原因是當時的中國已經具備了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經濟條件和政治條件,從客觀上說,中國的民主革命需要馬克思主義這樣一種先進思想的指導。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是毛澤東后來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的國際環(huán)境和時代特點的生動描述,但是,十月革命畢竟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的外部條件,更重要的是,當時的中國已經具備了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內在的社會歷史條件。
、俳洕希袊拿褡遒Y本主義得到短暫而迅速的發(fā)展,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資本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廣泛傳播的不可或缺的經濟基礎。
②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壯大和工人運動的深入發(fā)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提供了階級基礎。
③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倡科學、自由、民主、個性,為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開辟了道路。
總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獲得廣泛傳播,有著階級基礎、思想基礎和文化土壤等多方面的原因。在此過程中,十月革命是不可忽視的極為重要的外部條件和促進環(huán)節(jié)之一,但不可夸大其地位與作用,不能說它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唯一決定性環(huán)節(jié)。
15根據材料分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論述
「材料1」
新階段的中國革命的勝利,必然開辟出社會主義的前途,經過一定步驟和階段,完成革命的轉變。中國革命的特點之一,便是在現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階段中,已經含有和存在著一定的個別的社會主義革命的成分;而且在國際的(蘇聯的存在,世界資本主義的空前經濟危機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增長)與國內的(A反帝國主義斗爭;B不僅與封建殘余和軍閥制度做殘酷的斗爭,而且要與中國資本家作殘酷的斗爭;……E工業(yè)農業(yè)的深刻危機,需要采取趨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性質的辦法等等)各種條件,都有利于促進革命的轉變。
——摘自陳紹禹《為中共更加布爾什維克化而斗爭》(1931年2月)
「材料2」
毛澤東在1938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擴大的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政治報告中指出:“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理論,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不應當把他們的理論當作教條來看待,而應當看作行動的指南。……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并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就是要學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的環(huán)境……離開了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這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因此,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待解決的問題。
問題1:分析以上材料中的錯誤觀點。
問題2:結合材料說明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答案要點」
。1)材料1照搬蘇聯社會主義的觀點與經驗,分析中國革命的性質與任務,不加區(qū)別地主張與中國資本家作殘酷的斗爭,采取趨向社會主義的辦法,是典型的教條主義。
。2)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及其在這一過程中形成的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既體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思想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實踐經驗。
、倜珴蓶|思想是帶著中國特點的馬克思主義,融入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思想文化。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思想文化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使馬克思主義由歐洲形式轉化為中國形式。
、诿珴蓶|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人實踐經驗的結晶。它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經驗的提煉和概括,使這些實踐經驗上升到科學理論的高度,成為實踐創(chuàng)新和理論創(chuàng)新的豐碩成果;使豐富的中國實踐經驗馬克思主義化,以新的思想、新的理論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24
2010.05
6 根據材料分析怎樣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
「材料」
......
24
2010.05
1 根據材料分析“注重社會公平,理順分配關系,建設和諧社會”的客觀依據、政策措施、相互......
24
2010.05
考研英語中的長難句也是很多考生頭疼的問題,一遇到長難句就會覺得腦袋一蒙,越看越迷糊。其實,長難......
24
2010.05
很多考生認為,政治是死記硬背的科目,但是分析題卻是緊密聯系現實,不是單單記憶就能解決的問題。因......
21
2010.05
邏輯推理題
說明解釋型
具體問法有:
(1)下列哪項最能解釋上述現象?
(2)以下那種說法能......
21
2010.05
2010年公務員行測考試精選練習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