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從總體上來把握毛概這門課程涵蓋的時間段:
宏觀時間把握:1919年五四運動→1949年新中國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1949):國民革命(1919~1927)→土地革命(1927~1937)→抗戰(zhàn)(1937~1945)→解放戰(zhàn)爭(1945~1949);
二、過渡時期(1953~1956);
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956~2050)
其次,要重點記憶毛概中的一些重要的知識點:
一、毛概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的兩次結合:
(1)與中國革命相結合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并建立了新中國。
(2)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相結合,提出了社會主義矛盾理論(主要是人民內部矛盾及如何解決),以及探索中國工業(yè)化道路(主要是發(fā)展中農業(yè),輕工業(yè)和重工業(yè)的關系問題)等等探索。
二、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和主要矛盾,構成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
在近代中國,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人民始終面臨著兩大歷史任務:⑴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⑵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三、近代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發(fā)生的歷史必然性: 1.從根本上說,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主要矛盾斗爭及其尖銳化的結果。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近代中國社會矛盾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也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四、舊民主主義向新民主主義的轉變的條件(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的開端)
第一,經濟上,辛亥革命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第二,政治上,中國工人階級的壯大和工人運動的發(fā)展。
第三,思想文化上,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第四,國際環(huán)境上,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影響。
五、毛澤東思想是近代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客觀需要和必然產物。
1、近代中國社會矛盾和革命運動的發(fā)展,是毛澤東思想產生的現實需要。
2、新的生產力的增長和工人運動的發(fā)展,是毛澤東思想產生的物質基礎和階級條件。
3、馬列主義是毛澤東思想的主要理論來源,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文化來源。
4、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大革命的偉大實踐,是毛澤東思想的實踐基礎。
5、十月革命開辟了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新時代,這是毛澤東思想產生的國際背景。
六、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1948年毛在晉綏干部會議上提出來的):
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
完成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統(tǒng)治的革命直接目標是實現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這一新民主主義革命之根本目的前提,而后者則是前者的必然結果。
反對官僚資本主義,并非因為它是資本主義,而是因為這種資本主義同外國帝國主義、本國地主階級和舊式富農密切聯(lián)系,具有買辦性、封建性、壟斷性,嚴重阻礙中國社會與經濟的發(fā)展。
七、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就是人民大眾,包括無產階級、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
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和無產階級比較有力的同盟軍;小資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動力;具有兩面性的民族資產階級也是中國革命的動力之一。
比較基本動力:無產階級。比較廣大動力:農民中的貧農。
[注:農民以外的個體勞動者即小資產階級,包括廣大知識分子、小商人、手工業(yè)者和自由職業(yè)者]
毛澤東指出:決定革命性質的力量是主要的敵人和主要的革命者兩方面。
由于中國革命的主要敵人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因此,中國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即使在五四運動后開始的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仍然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性質。
八、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
(1)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都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
(2)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必須由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工人階級代表先進生產力。
另外,毛澤東的著作的內容和時間以及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會議是考研政治經?疾斓闹R點。同學們只要加強記憶就可以,下面具體羅列出來:
重要著作:
《共產黨人發(fā)刊詞》第一次提出“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思想原則。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zhàn)爭中的地位》——比較早提出“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六屆六中全會。
《論十大關系》——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借鑒蘇聯(lián),走自己的路”。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毛澤東闡述社會主義社會兩類矛盾。
《將革命進行到底》——第一次提出“人民民主專政”。
《改造我們的學習》——“實事求是”解釋。
《民眾大聯(lián)合》——刊登于《湘江評論》。
《興國土地法》——“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土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毛澤東進一步闡述中國革命新道路的理論著作。
《新民主主義論》——抗日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提出建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方案。
《目前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新民主主義三大經濟綱領。
《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
《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分析》——闡述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思想。
《對目前時局的宣言》——和平、民主、團結 。
1928年10月——《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
1928年12月——《井岡山土地法》
重要會議:
中共二大——黨初步提出統(tǒng)一戰(zhàn)線方針
中共二大——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
中共二大——《關于“民主的聯(lián)合戰(zhàn)線”的決議案》
中共三大——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中共四大——提出無產階級領導權和工農聯(lián)盟思想
中共七大——毛澤東思想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
中共七大——對黨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加以概括
中共七大——劉少奇——對毛澤東思想科學全面概括
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宣布把我國建設成為四個現代化國家
中共八大提出的經濟建設方針——既反保守又反冒進,綜合平衡中穩(wěn)步前進
中共八大提出的國內主要矛盾——人們對于經濟文化發(fā)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的矛盾
中共八大——董必武——健全法律制度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首次提出加強執(zhí)政黨自身建設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工作中心由鄉(xiāng)村轉移到城市
中共七屆三中全會——1950年6月毛澤東《不要四面出擊》
黨“六大”——莫斯科
八七會議——確定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總方針
八七會議——槍桿子出政權
八七會議——漢口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過渡時期總路線確定為過渡時期總任務
第十一屆六中全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6方面
陜甘寧邊區(qū)參議會第一次會議——第一次確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遵義會議——結束王明左傾
遵義會議——確定毛澤東的黨中央領導是正確的
1947年——毛澤東提出十大軍事原則
1950年土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1956年毛澤東提出文化工作基本方針——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1942年延安整風——反對教條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