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級會計師會計實務模擬試題一(1)
來源:網絡發(fā)布時間:2009-11-13
(本試題卷共九道案例分析題。第一題至第七題為必答題;第八題、第九題為選答題,考生應選其中一題作答)
答題要求:
1.請在答題紙中指定位置答題,否則按無效答題處理;
2.請使用黑色、藍色墨水筆或圓珠筆答題,不得使用鉛筆、紅色墨水筆或紅色圓珠筆答題,否則按無效答題處理;
3.字跡工整、清楚;
4.計算出現小數的,保留兩位小數。
1. 案例分析題一(法規(guī)部分)(本題l2分)
某律師在業(yè)務中接觸到某上市公司以下情況:
。1)甲公司為一家被乙國有獨資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機構未按規(guī)定任命其董事長、副董事長、董事;其董事會、監(jiān)事會成員中沒有職工代表。
。2)甲公司有兩名董事不具備《公司法》規(guī)定的擔任公司董事的資格,董事A因犯傷害罪被判處刑罰,執(zhí)行期滿未逾五年;董事B曾擔任某企業(yè)廠長,該企業(yè)破產清算完結不到3年,其對企業(yè)破產負有個人責任。
(3)甲公司有兩名獨立董事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條件,董事C為乙公司的副總經理的配偶;董事D為為甲公司提供財務服務的人員的配偶。
(4)甲公司董事會作出決定,召開股東大會年會,除例行提交有關事項由該次股東大會年會審議通過外,還將就1年內擔保金額超過公司資產總額30%的事項提交該次會議以普通決議審議通過。
。5)甲公司2004年發(fā)行2年期債券2000萬元,2006年發(fā)行5年期債券2000萬元,2008年打算發(fā)行3年期債券2000萬元(該公司最近一期末凈資產額為1億元)。
。6)在甲公司成立后,乙公司將已經作為出資應當交付給甲公司的部分機器設備折合2,000萬元作為自己的資產使用已3年有余,至今尚未交付給甲公司。甲公司還存在在法定的會計賬冊外另立會計賬冊的行為。
。7)甲公司所屬子公司偽造進出口憑證,虛報進出口經營業(yè)績,累計虛增經營額84,640萬元,占公司營業(yè)額的90%,虛增利潤15,600萬元,占公司利潤總額的85%,嚴重損害了股東和其他人的利益。該行為的直接責任人為A某和B某(A某為會計人員,B某為非會計人員;二者不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為甲公司出具年度審計報告的丙會計師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C某和D某嚴重不負責任,未進行必要的審計程序,也未認真審核相關會計憑證的真?zhèn),出具了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盡管屬于過失.,但造成了嚴重的后果。
要求:1、根據本題要點(1)所提示的內容,甲公司董事長、副董事長、董事是否應當由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機構任命?甲公司董事會、監(jiān)事會成員中是否應當有職工代表?并分別說明理由。
2、根據本題要點(2)所提示的內容,甲公司兩名董事是否具備《公司法》規(guī)定的擔任公司董事的資格?并請說明理由。
3、根據本題要點(3)所提示的內容,甲公司兩名獨立董事是否具備法律規(guī)定的擔任公司獨立董事的資格?并請說明理由。
4、根據本題要點(4)所提示的內容,甲公司董事會決定的內容是否符合規(guī)定?并請說明理由。
5、根據本題要點(5)所提示的內容,甲公司發(fā)行債券的方案是否符合規(guī)定?并請說明理由。
6、根據本題要點(6)所提示的內容,根據《公司法》的規(guī)定,甲公司的行為屬于何種性質的違法行為?甲公司應當承擔何種法律責任?
7、根據上述要點(7)揭示內容,根據《會計法》的規(guī)定,A某和B某、丙會計師事務所、C某和D某分別應當承擔何種法律責任?
答案:
1、甲公司董事長,副董事長和董事不應當由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機構任命,因為根據相關規(guī)定,對被國有獨資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機構只有提出董事人選和董事長人選的建議。但國有控股公司的監(jiān)事會必須有職工代表,而董事會可以有,也可以沒有職工代表。
2、甲公司兩名董事A有任職資格,B無任職資格。因為根據相關規(guī)定,只有嚴重經濟犯罪且執(zhí)行期滿未滿5年才會資格受限,A犯的是傷害罪,不在限制之內;同時,擔任破產清算的公司企業(yè)的董事或廠長,經理,對該公司企業(yè)的破產負有個人責任的,自該公司企業(yè)破產清算完結之日起未逾3年的,也在限制之內,本案B即屬此類,當然無任職資格。
3、甲公司獨立董事C不具備擔任公司獨立董事的資格,董事D具備擔任公司獨立董事的資格。因為根據相關規(guī)定,在直接或間接持有上市公司已發(fā)行股份5%以上的股東單位任職的人員及其直系親屬不能擔任獨立董事;為上市公司提供財務服務的人員不能擔任獨立董事,但其配偶不受限制。
4、甲公司的董事會決定內容不符合規(guī)定。因為上市公司在一年內購買,出售重大資產或者擔保金額超過公司資產總額30%的,應當由股東大會作出決議,并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2/3以上通過。
5、甲公司發(fā)行債券的方案符合規(guī)定。因為法律規(guī)定,上市公司發(fā)行債券后,累計公司債券余額不能超過最近一期末凈資產額的40%。甲公司2004年發(fā)行的2年期債券應該已經清償(如尚未清償則本次不能發(fā)行),所以其本次發(fā)行債券后累計債券余額未超過最近一期末凈資產額的40%。
6、公司發(fā)起人乙公司構成虛假出資,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虛假出資金額5%以上15%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甲公司還有帳外設帳違法行為,應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7、根據相關規(guī)定,A某B某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丙會計師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C某和D某嚴重不負責任,未進行必要的審計程序,也未認真審核相關會計憑證的真?zhèn),出具了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造成了嚴重的后果。應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情節(jié)較重的,處以所得收入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并可以由有關主管部門依法責令該機構停業(yè),吊銷直接責任人員的資格證書,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嚴重不負責,出具的證明文件有重大失實,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2. 案例分析題二(內控)(本題l3分)
X公司董事會委托Y會計師事務所對該公司2008年6月30日與財務報表相關的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的認定進行審核。X公司采用手工會計系統,在審核過程中,A和B注冊會計師了解了X公司內部控制的設計與執(zhí)行過程中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1.為加強貨幣資金支付管理,貨幣資金支付審批實行分級管理辦法:單筆付款金額在10萬元以下的,由財務部經理審批;單筆付款金額在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由財務總監(jiān)審批;單筆付款金額在50萬元以上的,由總經理審批。
2.為統一財務管理、提高會計核算水平,設置內部審計部,與財務部一并由財務總監(jiān)分管。內部審計部的主要職責是對公司內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會計及相關信息的真實、合法、完整,資產的安全、完整,經營績效以及經營合規(guī)性進行檢查、監(jiān)督和評價。
3.為保證公司投資業(yè)務的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制約和監(jiān)督,投資業(yè)務分由不同部門或不同職員負責,其中:投資部的甲職員負責對外投資預算的編制;投資部的乙職員負責對外投資項目的分析論證及其評估;財務部負責對外投資業(yè)務的相關會計記錄。
4.在發(fā)出原材料過程中,倉庫部門根據生產部門開出的領料單發(fā)出原材料。領料單必須列明所需原材料的數量和種類,以及領料部門的名稱。領料單可以一料一單,也可以多料一單,通常需一式兩聯,倉庫部門發(fā)出原材料后,其中一聯連同原材料交還領料部門,一聯留倉庫部門據以登記原材料明細賬。
5.為加強在建工程項目的管理,要求審批人根據工程項目相關業(yè)務授權批準制度的規(guī)定,在授權范圍內進行審批,不得超越審批權限。經辦人在職責范圍內,按照審批人的批準意見辦理工程項目業(yè)務。對于審批人超越授權范圍審批的工程項目業(yè)務,經辦人雖無權拒絕辦理,但在辦理后,應及時向審批人的上級授權部門報告。
6.丙職員在核對商品裝運憑證和相應的經批準的銷售單后,開具銷售發(fā)票。具體程序為:根據已授權批準的商品價目表填寫銷售發(fā)票的金額,根據商品裝運憑證上的數量填寫銷售發(fā)票的數量;銷售發(fā)票的其中一聯交財務部丁職員據以登記與銷售業(yè)務相關的總賬和明細賬。
【要求】假定X公司的其他內部控制不存在缺陷,請從企業(yè)內部控制的理論和方法角度,分別指出X公司內部控制設計與執(zhí)行過程中是否存在缺陷?并簡要說明理由。
答案:
X公司在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方面的缺陷的情況如下:
1.“單筆付款金額在50萬元以上的,由總經理審批”不恰當。對公司總經理的貨幣資金支付審批,也應設定上限,超過設定審批權限的,應由公司經營班子集體決策和審批;
2.內部審計部與財務部一并由財務總監(jiān)分管不恰當。財務總監(jiān)分管內部審計部將削弱內部審計部工作的獨立性;
3.“投資部的乙職員負責對外投資項目的分析論證及其評估”不恰當。對外投資項目的分析論證及其評估屬兩個不相容崗位,不應由同一職員負責;
4.財務部無領料單不恰當。財務部在原材料收發(fā)核算時應獲得、審核領料單;
5.允許經辦人在明知越權審批的情況下仍然先辦理后報告,不恰當。這種設計將使得關鍵內部控制失去意義;
6.丁職員一人登記與銷售業(yè)務相關的總賬和明細賬不恰當。因為與銷售業(yè)務相關的總賬和明細賬的登記屬于不相容職務,應當予以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