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習題
來源:發(fā)布時間:2010-01-08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20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寫在題中橫線上。
1.蘇格拉底的問答法分為三步:第一步稱為蘇格拉底諷刺,第二步叫定義,第三步是_________。
2.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學為目標,以_________為主要教學內容的學校教育。
3.中國近代系統(tǒng)完備的學制產(chǎn)生于1902年的《欽定學堂章程》以及1903年的_________。
4.學校全體成員或部分成員習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被稱為_________。
5.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從過程結構的角度看,包括活動主體的_________、指向的客體對象、活動的目的、內容、手段與工具,行為程序、結果及調控機制等基本要素。
6.人的價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發(fā)揮,人的_________得到保證。
7. 《決定》指出: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tǒng)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學校教育不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還要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使諸方面教育相互滲透,協(xié)調發(fā)展,促進學生的_________和健康成長”。
8.一名教師是否真正具備從事教師的職業(yè)條件,能否正確履行教師角色,根本上還在于教師的_________。
9._________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有結構地產(chǎn)生教學計劃、教學大綱以及教科書等系統(tǒng)化活動。
10.教科書的編制要求妥善處理思想性與科學性、觀點與材料、理論與實際、_________的廣度與深度、基礎知識與當代科學新成就的關系。
11.從課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課程分為工具性課程、_________、技能性課程和實踐性課程。
12.教學任務受人們追求的_________取向決定,它指明各教育階段、各科教學應實現(xiàn)的目標要求。
13.間接經(jīng)驗與直接經(jīng)驗相結合,反映在教學中傳授系統(tǒng)的科學文化知識與豐富學生感性知識的關系,理論與實踐的關系,_________的關系。
14.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知識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是_________。
15.根據(jù)使用的主要教學方法來分,課可分為講授課、演示課、_________、實驗課和復習課。
16.教師不再向學生系統(tǒng)講授教材,而只為學生分別指定自學參考書、布置作業(yè),由學生自學和獨立作業(yè),有疑難時才請教師輔導,學生完成一定階段的學習任務后,向教師匯報學習情況和接受考查的教學組織形式是_________。
17.我國的政治教育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階級教育、_________和社會科學教育。
18.德育過程既是社會道德內化為個體的思想品德的過程,又是個體品德_________為社會道德行為的過程。
19.在德育認知模式中,同時涉及兩種道德規(guī)范兩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問題叫_________。
20.班集體必須具備的四個特征是:一是明確的共同目標,二是一定的組織結構,三是一定的_________ 的準則,四是集體成員之間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圍。
1.蘇格拉底的問答法分為三步:第一步稱為蘇格拉底諷刺,第二步叫定義,第三步是_________。
2.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學為目標,以_________為主要教學內容的學校教育。
3.中國近代系統(tǒng)完備的學制產(chǎn)生于1902年的《欽定學堂章程》以及1903年的_________。
4.學校全體成員或部分成員習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被稱為_________。
5.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從過程結構的角度看,包括活動主體的_________、指向的客體對象、活動的目的、內容、手段與工具,行為程序、結果及調控機制等基本要素。
6.人的價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發(fā)揮,人的_________得到保證。
7. 《決定》指出: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tǒng)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學校教育不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還要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使諸方面教育相互滲透,協(xié)調發(fā)展,促進學生的_________和健康成長”。
8.一名教師是否真正具備從事教師的職業(yè)條件,能否正確履行教師角色,根本上還在于教師的_________。
9._________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有結構地產(chǎn)生教學計劃、教學大綱以及教科書等系統(tǒng)化活動。
10.教科書的編制要求妥善處理思想性與科學性、觀點與材料、理論與實際、_________的廣度與深度、基礎知識與當代科學新成就的關系。
11.從課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課程分為工具性課程、_________、技能性課程和實踐性課程。
12.教學任務受人們追求的_________取向決定,它指明各教育階段、各科教學應實現(xiàn)的目標要求。
13.間接經(jīng)驗與直接經(jīng)驗相結合,反映在教學中傳授系統(tǒng)的科學文化知識與豐富學生感性知識的關系,理論與實踐的關系,_________的關系。
14.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知識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是_________。
15.根據(jù)使用的主要教學方法來分,課可分為講授課、演示課、_________、實驗課和復習課。
16.教師不再向學生系統(tǒng)講授教材,而只為學生分別指定自學參考書、布置作業(yè),由學生自學和獨立作業(yè),有疑難時才請教師輔導,學生完成一定階段的學習任務后,向教師匯報學習情況和接受考查的教學組織形式是_________。
17.我國的政治教育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階級教育、_________和社會科學教育。
18.德育過程既是社會道德內化為個體的思想品德的過程,又是個體品德_________為社會道德行為的過程。
19.在德育認知模式中,同時涉及兩種道德規(guī)范兩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問題叫_________。
20.班集體必須具備的四個特征是:一是明確的共同目標,二是一定的組織結構,三是一定的_________ 的準則,四是集體成員之間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圍。
【糾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