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西醫(yī)助理其它輔導(dǎo):驅(qū)蟲藥歸納
來源:網(wǎng)絡(luò)發(fā)布時間:2010-05-31
本類方藥主要用于腸內(nèi)寄生蟲,如蛔蟲、蟯蟲、絳蟲、鉤蟲等所致的疾患,腸道寄生蟲病是兒童較為多見的疾病,臨床上多見有腹痛腹脹,嘔吐、涎沫、不思飲食,或善饑多食,嗜食異物,肛門,耳、鼻瘙癢,久則出現(xiàn)面色萎黃,形體消瘦,或浮腫等癥狀。
在使用本類方藥治療時,必須根據(jù)蟲的種類,體質(zhì)的強弱,癥情的緩急等不同,分別選用和配伍適當(dāng)?shù)姆剿帯H缬蟹e滯者,可配伍消導(dǎo)藥;脾胃虛弱者,兼補脾胃;對于體弱的患者,應(yīng)先補后攻,或攻補兼旋;蟲癥在腹痛較劇時,通常以安蟲主,而在疼痛緩解之后,再行驅(qū)蟲。
本類藥一般應(yīng)在空腹時服,使藥物與寄生蟲易于接觸,從而更好的發(fā)揮驅(qū)蟲作用;并根據(jù)大便的正常與否,適當(dāng)配伍瀉下藥,以促使蟲體排出。由于某些驅(qū)蟲藥具有相當(dāng)?shù)亩拘,?yīng)用時必須注意劑量,孕婦,老弱患者都慎用。
。ㄒ唬 使君子 《開寶本草》
為使君子科落葉藤本狀灌木植物使君子的種子。主產(chǎn)于四川、廣東、廣西、云南等地。以四川產(chǎn)量最多。9-10月果皮變紫黑色時采收,曬干。去殼,取種仁生用;虺聪阌。
別名:留求子、川君子、建君子。
處方用名:使君子、使君肉。
藥用部分:種子。
性味:甘、溫。
歸經(jīng):入脾、胃經(jīng)。
功能:殺蟲消積。
主治與應(yīng)用:
本品為驅(qū)蟲要藥,所含使君子酸鉀對蛔蟲有麻痹作用。除適用于蛔蟲病外,并可用治蟯蟲病。因其味甘甜,故尤宜小兒。單用使君子仁炒香嚼服有效;如蛔蟲較多,病情較重者,可與苦棟皮,檳榔等驅(qū)蟲藥同用。如小兒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者,須配黨參、白術(shù)、當(dāng)歸等益氣、補血藥,以攻補兼施。
用量:6-12克,炒香嚼服,小兒每歲每天一粒半,總量不超過二十粒。
使用注意:本品不宜大量服食,否則引起呃逆、眩暈、嘔吐等反應(yīng)。與熱茶同服。亦有呃逆出現(xiàn)。
參考資料:
使君子的水浸劑對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ǘ 苦棟根皮 《別錄》
為棟科落葉喬木苦棟樹的根皮。全國各地均產(chǎn),四川尤多。入藥鮮用,或哂干用。
別名:苦棟皮、棟皮。
處方用名:苦棟皮、苦棟根皮。
藥用部分:根皮。
性味:苦、寒、有毒。
歸經(jīng):肝、脾、胃經(jīng)。
功能:殺蟲、冶疥癬。
主治與應(yīng)用:
1.本品對蛔蟲有麻痹作用,故可用于驅(qū)蛔,且效力比使君子強,可單用煎湯頓服,亦可制成糖漿服;如配檳榔、使君子、烏梅等藥,則效果更佳。近年來用本品配合菌陳、郁金、青皮、木香等治療膽道蛔蟲有定療效。
2.可治頭癬、疥癬。通常用木品研末,以醋或豬脂調(diào)涂患處。
用量:6-15克,鮮品15-30克。外用適量。
注意事項:本品有定毒性,體虛及肝病患者不宜使用或慎用。
。ㄈ 檳榔 《別錄》
為棕櫚科常綠喬木植物檳榔的成熟種子。生產(chǎn)于海南島、福建、云南等地。冬春兩季果實成熟時采集,剝?nèi)ス,曬干,浸透?jié)片。
別名:大腹子、海南子、大白、玉片。
處方用名:檳榔、榔片、花檳榔。
藥用部分:種子。
性味:辛、苦、溫。
歸經(jīng):胃、大腸經(jīng)。
功能:殺蟲消積、行氣利尿。
主治與應(yīng)用:
1.能驅(qū)殺多種腸內(nèi)寄生蟲,并有輕瀉作用,有助于蟲體排出。驅(qū)除絳蟲,姜片蟲療效較佳,尤以豬絳蟲最效,如配合南瓜子同用,效果更為顯著。
2.既消積導(dǎo)滯,又兼輕瀉之功,用治食積氣滯,腹脹便秘,以及瀉痢后重等證。多與行氣導(dǎo)滯藥同用,如木香檳榔丸。
3.有行氣利水作用,為治腳氣疼痛的要藥,常與吳芋、木瓜、蘇葉、陳皮等同用。
用量:6-15克,單用殺絳蟲,姜片蟲時可用至6-120克。
參考資料:
1.對流感病毒和多種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2.檳榔堿有似膽堿樣作用,所以有瀉下、促唾液腺及汗腺分泌,縮瞳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