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行測演繹推理快速解題方法集錦
來源:育路教育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11-03-1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公務員演繹推理(邏輯判斷)測試中,智力測驗試題屢見不鮮。面對試題,若不能確定題干條件的真、假時,“假設”是重要方法。請看試題:
試題1.甲說乙說謊,乙說丙說謊,丙說甲和乙都說謊,以下正確的說法是()。
A. 甲和乙誠實,丙是說謊者 B. 甲和丙說謊,乙是誠實者
C. 乙和丙說謊,甲是誠實者 D. 乙和丙誠實,甲是說謊者
題干給出的三個條件沒有一個是確切的,要運用假設輔助解答。假設的思路是:假設某個條件為“真”的推演無矛盾,即假設成立,那么這個“假設真”就是確定的真條件或答案了。若“假設真”的推演出現(xiàn)矛盾,就可斷定這個條件是“假”的,“條件假”也是確定的條件或答案。我們運用假設方法解答上題。
。劢馕觯
(1)根據(jù)題干三個條件,假設甲誠實,那么乙就是說謊者;乙是說謊者,則丙誠實;若丙誠實,則甲和乙都是說謊者,這個推演結果與我們的初始假設“甲誠實”不一致(矛盾),于是可定論:甲不誠實。
(2)從定論“甲不誠實”,可推知乙誠實;從乙誠實,推知丙說謊;從丙說謊,推出甲和乙不都說謊(乙誠實),推演結果成立,結論是:甲和丙說謊,乙誠實。答案為B。
解析上述類型試題,關鍵把握三點:
第一,題干中沒有確定的條件,這是運用假設對策的直觀特征。
。厶崾荆莘矊“如果A,那么B”類的假言條件和“A不是B”類的否定條件,都是沒確定的條件。
第二,倘若假設為“真”不成立,則果斷斷定其必“假”,這是假設的要點。
第三,對“‘真’不成立”要嚴格定義,即:有證據(jù)證明“真”一定是不可能的。
素樸思維中,在假設“真”不成立(矛盾)的結果面前,也不敢斷定其為假,往往會影響推理連貫性。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