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二級建造師《公路工程》考試真題
來源:考試大發(fā)布時間:2012-05-09
二、多項選擇題
21、AE.本題考查的知識點為公路工程(合同段)進行交工驗收應具備的條件。本題的干擾項B、C、D為公路工程進行竣工驗收應具備的條件。考生應認真讀題,注意區(qū)分交工和竣工驗收應具備的條件。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E.
22、AC.本題考查的主要內(nèi)容為無機結(jié)合料穩(wěn)定基層施工中對原材料的技術(shù)要求。其中石灰質(zhì)量應符合GB l594規(guī)定的Ⅲ級以上消石灰或生石灰的技術(shù)指標。應檢驗石灰的有效鈣和氧化鎂含量。
23、ABCD.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影響橋梁支架施工時荷載計算的主要因素。支架的布置根據(jù)粱截面大小并通過計算確定以確保強度、剛度、穩(wěn)定性滿足要求,計算時除考慮梁體混凝土重量外,還需考慮模板及支架重量,施工荷載(人、料、機等),作用模板、支架上的風力及其他可能產(chǎn)生的荷載(如雪荷載,保證設施荷載)等。故正確答案為ABCD.
24、ABED.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公路隧道的分類。按照長度分為特長隧道:L>3000m,長隧道:3000≥L≥1000m,中隧道:1000>L)500m,短隧道:L≤500m.故應選擇ABCD.
25、ABE.本題考查的重點內(nèi)容是交通標志的種類。交通標志是用圖形符號、顏色和文字向交通參與者傳遞特定信息,用于管理交通的設施,主要起到提示、誘導、指標等作用。它主要包括警告標志、禁令標志、指示標志、指路標志、旅游區(qū)標志、道路施工安全標志等主標志以及附設在主標志下的輔助標志。
26、ACD.本題考查的內(nèi)容是一般建設項目工程的劃分。其中,互通立交工程包括橋梁工程(每座)、匝道工程(每條)、主線路基路面工程(1~3km路段)。
27、BCDE.本題考查的是公路工程明挖基礎施工安全要點。基坑深度超過15m時。為便利上下必須挖設專用坡道或鋪設跳板,其寬度應超過60cm,深狹溝槽應設靠梯或軟梯,禁止腳踏固壁支撐上下。故A項為錯誤選項,答案為BCDE.
28、ABC.本題考查的知識點為公路工程施工現(xiàn)場臨時用電的基本原則和安全技術(shù)要點。施工現(xiàn)場臨時用電要求每臺用電設備應有各自專用的開關(guān)箱,必須實行"一機一閘"制,嚴禁用同一個開關(guān)電器直接控制兩臺及兩臺"上的用電設備(含插座)。故選項D排除。所有配電箱、開關(guān)箱在使用過程中必須按照由總配電箱一分配電箱一開關(guān)箱的順序送電和由開關(guān)箱一分配電箱一總配電箱的順序停電。故E項表述錯誤。
29、ADE.本題考查的是公路工程項目中直接費的組成。直接費由直接工程費和其他工程費組成。其他工程費指直接工程費以外施工過程中發(fā)生的直接用于工程的費用,內(nèi)容包括冬季施工增加費、雨期施工增加費、夜間施工增加費、特殊地區(qū)施工增加費、行車干擾T程施工增加費、安全及文明施工措施費、臨時設施費、施工輔助費、工地轉(zhuǎn)移費等九項。故應選ADE.
30、CE.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在軟土地基修建公路的注意事項。在軟土地基上修建公路時,容易產(chǎn)生路堤失穩(wěn)或沉降過大等問題。我國沿海、沿湖、沿河地帶都有廣泛的軟土分布。故CE為正確選項。
三、案例分析題
(一)
1、施工單位質(zhì)鼉評定中的錯誤做法:施工單位將臺背回填作為分部工程,下設挖臺階與填土兩個分項工程進行質(zhì)量評定。
正確做法:臺背回填應作為分項工程,挖臺階與填土不應作為分項工程。
2、地基處理的驗收不符合隱蔽工程驗收制度規(guī)定。
理由:隱蔽工程是指為下道工序施工所隱蔽的工程項目,隱蔽前必須進行質(zhì)量檢查和驗收,由施丁項目負責人組織施工人員、質(zhì)檢人員,并請監(jiān)理單位、建設單位代表參加。必要時請設計人參加,檢查意見應具體明確,檢查手續(xù)應及時辦理,不得后補。須復驗的要辦理復驗手續(xù),填寫復驗13期并由復驗人做出結(jié)論。
3臺背填筑施工過程中的錯誤做法以及改正。育路網(wǎng)-全國最大教育類網(wǎng)站
(1)錯誤做法:采用與橋頭引道一致的粘土作為臺背填料。
正確做法:臺背填筑應采用透水性材料填筑,優(yōu)先選用砂礫類土,如砂礫、碎石、碎石土等,并有一定的級配。
(2)錯誤做法:橋臺上繪出每層填筑的填厚線位
正確做法:掛牌劃線施工,每層填筑均照相并與檢測資料一并保存。
(3)錯誤做法:分層松鋪厚度30cm.正確做法:分層松鋪厚度宜小于20cm. 4、通車后,該橋臺最易出現(xiàn)的病害是:構(gòu)造裂縫、橋頭跳車。
(二)
1、在施工組織設計的第一條中,還應補充的基本原則:早噴錨、勤量測。
2、施工組織設計中第二條的錯誤做法及改正:
(1)錯誤做法:進洞50m左右后,開始做洞口工程。
正確做法:掘進前應先做好隧道洞口工程,做好洞口邊坡、仰坡及天溝、邊溝等排水設施,確保地表水不危及隧道施工安全。
(2)錯誤做法:支護面至開挖面的距離擬定為10m.
正確做法:洞內(nèi)支護,宜隨挖隨支護,支護至開挖面的距離一般不得超過4m.
3、本隧道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質(zhì)情況及危害:石灰?guī)r、頁巖、泥灰?guī)r等可溶性地層,當有充水的溶槽、溶洞或暗河等與隧道相連通時可能會造成水害。
4、左線隧道接長度劃分屬于中隧道。
理由:隧道按照長度分為特長隧道:L>3000m.長隧道:3000≥L≥1000m,中隧道;1000>L>500m.短隧道:L≤500m.本案例中,左線隧道進口樁號為Kl5+270,隧道出口樁號為Kl6+050,其長度為(16050-15270)m=780m,因此屬于中隧道。
(三)
1、就左岸靠近主橋四跨的樁長情況,該段引橋樁基采用人工挖孔方法施工不恰當。理由:人工挖7L超過10m深,應采用機械通風,并必須有足夠保證安全的支護設施及常備的安全梯道。
人工挖孔最深不得超過15m.
2、改正背景中挖孔樁安全控制要點的錯誤之處。
(1)孔內(nèi)照明應使用36V電壓的燈具。
(2)電器設備必須裝設漏電保護裝置。
3、根據(jù)圖示,引橋主梁所用的吊裝方法為整孔吊裝。
4、C、D、E施工作業(yè)區(qū)域布置不合理。
理由:施工便道和預制臺座不應該在存梁區(qū)與吊裝區(qū)之間。
5、將錨具取下,鑿除錨下?lián)p壞部分,然后加筋用高強度混凝土修補,將錨下墊板加大加厚,使承壓面擴大。
(四)
1、圖示網(wǎng)絡工期為320d,關(guān)鍵線為:A-C-F-I.
2、針對背景中的網(wǎng)絡計劃,C、D、E工作工期索賠和費用索賠的合理性分析如下。
C工作:工期索賠和費用索賠不合理。因為導致C工作中斷的原因是施工單位設備故障,應由施工單位承擔責任。
D工作:工期索賠和費用索賠不合理。雖然百年一遇的冰雪災害屬于不可抗力,施工單位理應可以索賠工期,但是。工作的總時差為30d,晚開工l5d沒有超過其總時差,所以不可提出工期索賠的申請。不可抗力發(fā)生后的停工損失的責任應由施工單位承擔,所以也不可提出費用索賠的申請。
E工作:工期索賠不合理,費用索賠合理。圖紙晚到造成的停工責任應由建設單位承擔,因此可提出費用索賠的申請。但由于E工作有10d的總時差,停工時間沒有超過總時差,因此不可提出工期索賠的申請。
3、可索賠的費用=10d×(1.5+0.2)萬元/d=17萬元。
4、結(jié)合背景,施工單位應編制路基土石方開挖、擋墻基坑開挖、橋梁基礎施工、上邊坡防護工程施工安全生產(chǎn)專項施工方案。
相關(guān)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