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紅苓
來源: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13-05-15
【拼音名】TǔHónɡLínɡ
【來源】藥材基源:為秋海棠科植物臺灣秋海棠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egoniataiwanianaHayata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挖取根莖,除去莖葉,洗凈,切片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亞灌木,高約1.全株無毛,莖粗壯,分枝具縱真。單葉互生;葉柄纖細(xì),長2-4cm;托葉鉆狀,長約3mm;葉片膜質(zhì),披針形,長9-13cm;寬2-3.5cm,先端尾狀漸尖,基部偏斜,稍心形或圓形,邊緣具不規(guī)則的鋸齒或齒缺;▎涡裕仆;聚傘花序腋生,少花,白以;苞片卵形,漸尖,長約5mm;雄花花被片2,寬卵形;雄蕊多數(shù),花絲分離;雌花未見。蒴果三角形,長約1.3cm,其中一翅長約1.3cm,寬達(dá)1cm,室間開裂。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林下潮濕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臺灣、海南等地。
【性味】味酸;性涼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消腫止痛。主內(nèi)出血;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