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里白
來源: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13-05-15
中華里白為里白科植物中華里白的根莖,止血,接骨,主鼻衄,骨折。
「拼音名」Zhōnɡ Huá Lǐ Bái
「來源」
藥材基源:為里白科植物中華里白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plopterygium chinensis(Ros.)Devol[Gleichenia chinensis Ros.;Hicriopteris chinensis(Ros.)Ching]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大型陸生蕨類植物,植株高約3m.根莖深棕色,橫走,密被棕色鱗片,葉大型,堅紙質(zhì),二回羽狀;葉柄深棕色,密被紅棕色鱗片,后變光滑;羽片長圓形,長約1m,寬約20cm;小羽片多數(shù),互生,披針形,長14-18cm,寬2.4cm,羽狀深裂;裂片50-60對,互生,長1-1.4cm,寬約2mm,披針形或狹披針形,全緣,干后略反卷,基部匯合;側(cè)脈叉狀,近水平斜展;葉軸褐棕色,初被紅棕色鱗片,邊緣有長睫毛。孢子囊群圓形,由3-4個孢子囊組成,生于羽片背面中脈和葉緣之間,著生于基部上側(cè)小脈上,在主脈兩側(cè)各排成1行,被夾毛。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00-1700m的溪邊或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福建、臺灣、廣東、廣西等地。
「性狀」
1.性狀鑒別 根狀莖略彎,直徑5-7mm;表面深褐色,外皮較皺,葉柄基部及須根上被棕色鱗毛。質(zhì)堅硬且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深褐色,散有棕色纖維束和淡黃色分體中柱。氣微,味淡后微辛。
2.顯微鑒別 根狀莖橫切面:表皮細胞較小。基本組織薄壁細胞類圓形或多邊形;中央有2條排列成弧狀的厚壁組織帶,圍繞每條厚壁組織帶散生4-7個分體中柱。內(nèi)皮層細胞凱氏點不太明顯,細胞內(nèi)含紅棕色物。
粉末特征 ①基本組織細胞淡黃色,壁薄或稍厚,類圓形或多邊形。②纖維紅棕色,直徑39-52μm,壁厚8-10μm,孔溝明顯。③草酸鈣簇晶直徑21-159μm.④梯紋管胞直徑78-91μm.⑤非腺毛直徑21-32μm,壁厚約3μm.⑥淀粉粒單粒多,形狀不規(guī)則,直徑為5-16μm,臍點、層紋不明顯。
「性味」微苦;微澀;涼
「功能主治」止血;接骨。主鼻衄;骨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末塞鼻;或調(diào)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