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檳榔
來源: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發(fā)布時(shí)間:2013-05-16
【出處】《飲片新參》
【拼音名】Zǎo Bīnɡ Lɑnɡ
【別名】棗兒檳榔(《隨息居飲食譜》),檳榔干(《中藥志》),棗兒檳、殼檳榔(《藥材學(xué)》)。
【來源】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未成熟果實(shí)。冬季采下未成熟之檳榔果實(shí),放木甑內(nèi),隔水蒸透(約4小時(shí)),用半干濕柴燒煙熏干;或用水煮3~4小時(shí),再烘干,稱榔軟干。2~3月如上法采摘加工的稱榔硬干。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檳榔條。
【生境分布】主產(chǎn)廣東,廣西亦產(chǎn)。
【性狀】
、倮栖浉沙书L橢圓形,長5~6厘米,寬2厘米,外表深棕色至近黑色,有密縱皺紋,微帶光潤,果實(shí)之一端殘存果柄及宿萼;將其剖開,內(nèi)有不成熟的種子1枚,呈紅褐色,瘦長,有皺紋,嗅之有香氣。
、诶朴哺赏庑闻c榔軟干相似,惟圓徑稍大,寬3~4厘米;種子亦稍圓大而硬,香氣微弱。以上兩種均以圓個(gè)、皺紋細(xì)、長身、褐色者為佳。
【性味】《飲片新參》:甘微苦澀。
【功能主治】
、佟讹嬈聟ⅰ罚合,醒酒,寬胸腹,止嘔惡。
②《藥材學(xué)》:消痰止咳。治胸膈悶滯,嘔吐。作通經(jīng)藥、收斂藥。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錢;或研末作散劑。
【注意】中虛氣弱者忌服。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