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恒之府腦
來源:中醫(yī)藥發(fā)布時間:2013-05-24
腦肺相系:肺主一身之氣,朝百脈,助心行血。肺之功能正常,則氣充血足,髓海有余,故腦與肺有著密切關系。所以,在臨床上腦病可以從肺論治。
腦脾相關: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主升清。脾胃健旺,熏蒸腐熟五谷,化源充足,五臟安和,·九竅通利,則清陽出上竅而上達于腦。脾胃虛衰則九竅不通,清陽之氣不能上行達腦而腦失所養(yǎng)。所以,從脾胃人手益氣升陽是治療腦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李東垣倡“脾胃虛則九竅不通論”,開升發(fā)脾胃清陽之氣以治腦病的先河。
肝腦相維:肝主疏泄,調暢氣機,又主藏血,氣機調暢,氣血和調,則腦清神聰。若疏泄失常,或情志失調,或清竅閉塞,或血溢于腦,即“血之與氣并走于上而為大厥”;若肝失藏血,腦失所主,或神物為兩,或變生他疾。
腦腎相濟:腦為髓海,精生髓,腎藏精,“在下為腎,在上為腦,虛則皆虛”(《醫(yī)碥·卷四》),故腎精充盛則腦髓充盈,腎精虧虛則髓海不足而變生諸癥。“腦為髓海……髓本精生,下通督脈,命火溫養(yǎng),則髓益之”,“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皆上行至腦,以為生化之源”(《醫(yī)述》引《醫(yī)參》)。所以,補腎填精益髓為治療腦病的重要方法。
總之,臟象學說認為,五臟是一系統(tǒng)整體,人的神志活動雖分屬于五臟,但以心為主導:腦雖為元神之府,但腦隸屬于五臟,腦的生理病理與五臟休戚相關。故腦之為病亦從臟腑論治,其關乎于腎又不獨責于腎:對于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異常的精神情志疾病,決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心藏神的病變,而與其他四臟無關。對于腦的病變,也不能簡單地僅僅責之于腎,而與其他四臟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