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 2
來源:醫(yī)學教育網發(fā)布時間:2013-05-28
【歌訣】秦艽微寒,除濕榮筋,肢節(jié)風痛,下血骨蒸。
【譯注】秦艽味苦辛,性微寒。其辛散苦泄,辛而不燥,質地滋潤,藥性平和,有散風除濕、舒筋和血、通痹止痛,清退虛熱的作用。善治風濕痹痛,無論寒熱之偏,四肢關節(jié)拘攣和痔瘡腫痛、大便下血,以及虛勞骨蒸的發(fā)熱等癥。此外本品還能清濕熱,除疳熱,兼治濕熱黃疸,小兒疳熱。
【應用】用治風寒濕痹,可與羌活、獨活、桂枝、海風藤等同用。用治濕熱痹痛,可配伍防風、防己、丹皮、赤芍、忍冬藤等祛風清熱除濕、通痹止痛之藥。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若治療濕蒸熱郁引起的骨蒸勞熱,常與鱉甲、青蒿、地骨皮、柴胡、知母等同用。用治小兒疳積發(fā)熱,可與胡黃連、使君子、檳榔、雞內金等同用。與茵陳蒿、梔子、金錢草等配伍使用可退黃疸。
【用量】5~10g.
【使用注意】氣血虧虛身疼發(fā)熱,或虛寒疼痛,尿清便溏者忌服。
【現代研究】本品含秦艽堿甲、乙、丙及揮發(fā)油、糖類。具有抗感染、鎮(zhèn)靜、鎮(zhèn)痛、解熱、升高血糖、降血壓、保肝、抗菌抑菌和利尿等作用。
【附方】
1.蠲痹湯見羌活條。用于風寒濕痹、四肢攣痛。
2.秦艽鱉甲湯秦艽、鱉甲、青蒿、地骨皮、柴胡、知母、當歸、烏梅,用于骨蒸勞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