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作為一個農村人口居多的國家,大力發(fā)展農村體育有利于“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有利于提高我國體育"/>
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1 引言
我國作為一個農村人口居多的國家,大力發(fā)展農村體育有利于“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有利于提高我國體育運動的整體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然而,城鄉(xiāng)體育差異較大,主要表現在:農村經濟較城市落后、農民健身意識不強、缺乏社會體育指導員、場地設施不完備、農村體育人口較少、體育消費水平較低、政府體育部門的智能缺失等等,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農村經濟落后,造成城市與農村的體育發(fā)展不協調。當城市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如火似荼的時候,廣大農村的體育基礎設施卻仍處于較低的水平,有礙我國全民健身運動的發(fā)展。正如田雨普先生所說,“農村體育不發(fā)展,農民沒有機會參加體育活動,中國的群眾體育就永遠不能問鼎現代化,也永遠不能稱為全民健身”。也正如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提出的水桶效應: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決于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農村體育發(fā)展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我國體育發(fā)展的整體水平,提高農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是發(fā)展農村體育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本文把農村體育分為三個層次進行分析,即:外層、內層、中間層,外層是指體育物質的層次,包括體育場地設施、器物等,內層是指核心層部分,包括體育價值觀念、體育思維方式、宗教情緒、民族性格、體育審美情趣、體育道德情操,中間層是指制度的層次,包括各種體育制度、由體育而結成的關系、社會體育組織和有關體育運動的各種理論。
2 我國農村體育的發(fā)展現狀
2.1 我國農村體育物質層次的缺陷
體育的場地設施能夠吸引廣大農民參與體育活動,是進行體育活動的物質保障和重要載體,而根據《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結果報告》顯示:我國現有各類體育場(館)近70 萬個,其中占國土面積16. 5%和占人口39%左右的城鎮(zhèn)占全部體育場(館)的比重為79. 8%。而占國土面積83. 5%并擁有61%左右人口的廣大農村體育地區(qū)卻只占20. 2%的體育場(館)資源[1]。這說明鄉(xiāng)、鎮(zhèn)、村地區(qū)的體育場館條件較差,我國廣大農村的體育場地及設施數量嚴重不足,質量不高,多數農村地區(qū)沒有專門用來鍛煉的場所,而只能在自家庭院以及周邊活動,體育器材主要以自制為主,體育活動形式受到限制,只能做一些簡單的運動,比如:散步、爬山、蕩秋千之類的,影響了體育文化的多樣性。有關的調查表明,影響鄉(xiāng)鎮(zhèn)村民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缺少場地[2]。另外,有些體育設施由于質量不合格而不能夠被有效使用,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學校、國家機關部門的運動場所不對外開放,基本上處于閑置狀態(tài),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浪費了本來就非常稀少的體育資源。
2.2 我國農村體育內層的問題
2.2.1 體育價值觀混亂
體育價值觀是社會成員用來看待體育運動的準則,它是驅使人們參與體育的內部動力,并支配和調節(jié)一切體育行為,決定著社會或個人對體育的基本態(tài)度。多數農民把勞動當成是體育,認為日常的勞動就足以代替體育,沒必要花時間和精力再去參加體育運動,健康意識薄弱,認為不生病就是健康,更不需要進行體育鍛煉,更有甚者,認為可以通過一些迷信的做法能夠維持身體健康。據曹奔等對我國西北邊遠地區(qū)農民的調查發(fā)現,在體育鍛煉價值的認識上,仍存在著較大偏差,21.8%和33.3%的農民認為生產勞動“能”或“也許能”代替體育鍛煉[3],而眾多醫(yī)學調查資料顯示,農民的身體健康水平遠遠不如城市居民。部分農村地區(qū)由于體育管理部門不夠重視體育的發(fā)展,缺乏合格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導致人們對體育項目的規(guī)則、制度不明白,使很多體育項目的比賽無法進行,嚴重阻礙了農村體育運動的發(fā)展。
2.2.2 體育審美意識偏低
體育運動的目的在于強身健體,并向人們展示絢麗多姿的運動美,幾乎每一項體育運動都能展現人體的力量、速度、柔韌性和耐力,展現人類的形態(tài)美與精神美,但是由于自身對體育相關知識的匱乏、體育管理部門對體育運動及其美學價值的宣傳力度不夠,多數農民感受不到體育運動的魅力以及體育運動所帶來的樂趣,對體育興趣的缺失導致發(fā)展農村體育的工作難以進展。
2.3 我國農村體育中間層次的缺點
國家體育制度在農村的有效落實是發(fā)展我國農村體育的基本保障,我國農村體育中間層的問題主要出在政府和民間機構的管理上。
2.3.1 政府體育部門職能的缺失
我國地域遼闊,地區(qū)差異和城鄉(xiāng)差異較大,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很多體育部門在制定體育相關制度的時候一味強調城市文化所代表的時代文化對農村的導向和表率作用,長期奉行整齊劃一的思維模式,造成了體育價值取向上的單一化。農村群眾自身的健身意識不強,文化程度較低,接收知識的能力也遠遠比不上城市居民,而且農村體育的硬件設施根本無法給城市相提并論,若強行把城市的體育文化照搬到農村,必然適得其反,這是不可取的。而社會體育指導數量的城鄉(xiāng)差異,也是急待國家體育部門解決的問題,羅湘林認為,農村社會體育指導的缺位是束縛著農村體育的發(fā)展的重要原因,是“人”和“機制”問題,具體是指農村社會體育指導的管理缺位、農村社會體育指導的組織缺位、農村社會體育指導的技術缺位,農村體育的保護、開發(fā)和發(fā)揚,需要真正能夠扎根在農村的體育人才來擔綱,同時構建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育與維持機制[4]。我國現階段在冊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有80 萬人,但90%在城鎮(zhèn),10%在農村,所以相對于九億人口的農村人口來說,仍是“僧多粥少”。目前,基層農村地區(qū)缺乏專業(yè)的體育教師,并且現有的體育工作者也存在專業(yè)知識技能知識不足,缺乏專業(yè)的技術、技能培訓,高校畢業(yè)的體育專業(yè)學生不愿意到農村基層去工作,同時農村也缺乏造就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配套措施。人才,是一切工作的基礎,缺乏人才的農村體育工作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5]。全民健身委員會的作用向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體育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推動全民健身活動縱深發(fā)展,而當前的全民健身委員會基本上是形同虛設。李丹對四川農民體育調查的資料顯示,“46.3%的鄉(xiāng)鎮(zhèn)沒有體委、體協或體育指導站,有的村雖然設有體育組織,但機構不健全,多以村委會、團支部代管”。“93.4%的農村體育管理干部是兼職的” [6]。
2.3.2 民間體育機構的發(fā)展探究
2.3.2.1 農村體育俱樂部
民間體育機構主要包括各種農村體育俱樂部、農村體育協會及一些非正式的自發(fā)組織。當前,我國農村已具備開展體育俱樂部的理論基礎和群眾基礎,其發(fā)展的市場潛力廣闊,但同時存在諸多困難。首先,現有的農村體育俱樂部大多趨向于追求以城市體育運動為主流的發(fā)展,而忽略了將農村文化融進俱樂部的體育發(fā)展體系中;其次,鄉(xiāng)鎮(zhèn)的財政很難在體育方面有較大的投入和有效的管理,也難以把體育事業(yè)有效地納入鄉(xiāng)鎮(zhèn)整體的發(fā)展規(guī)劃之中;再次,農民的體育意識淡薄對農村體育俱樂部的發(fā)展有一定的阻礙作用。
2.3.2.2 農村體育社團
由于農村體育社團和一些非正式的自發(fā)組織具備活動的靈活性、業(yè)余性,使其在農村有一定的影響,但同時也存在許多隱患,沒有明確的群體規(guī)范和組織章程,基礎較為薄弱,政府對農村體育社團缺乏總體規(guī)劃,以及民間與政府對體育社團的組織交叉。
3 促進我國農村體育發(fā)展的建議
3.1 改善我國農村體育物質層次的措施
政府體育部門可以拓展籌資渠道,吸納更多的社會資源參與,加大體育彩票和福利彩票公益金在農村體育上的投資力度,形成政府與社會同心協力發(fā)展農村體育的局面,以擴大對農村體育場地設施的投資建設,促進農村體育活動的廣泛開展。選擇開展何種體育項目應結合當地的基本情況,考慮當地的經濟條件,以及群眾的風俗習慣和體育愛好,在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qū),可以選擇開展一些不花錢或少花錢、又不需專門場地器材,且人人都能參加的活動,如爬山、游戲、徒手操、武術、跳繩、毽子、上下坡跑等活動,以豐富農村體育的內容及形式,這就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3.2 改善我國農村體育內層的策略
可通過電視、廣播、報紙、書籍等一些傳播媒介向農民傳送體育知識,使農民對體育有一定的了解,有條件的可舉辦各種體育報告會,邀請一些體育專家或名人來演講,向人們傳達健身的意義和樂趣。也可舉辦各種運動會,參賽的體育項目根據各地區(qū)的情況選定,廣泛開展,既可以鎮(zhèn)為單位參賽,也可以鄉(xiāng)為單位參賽。為滿足參賽農民的利益需求,提高農民參賽的積極性,可設立一定數額的獎金。同時對運動會的獲獎者進行廣泛的宣傳,將其定型為當地的體育明星,在不影響鄉(xiāng)村整體形象的條件下,在允許的范圍內張貼其個人海報,通過廣播的方式,使農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體育運動給人們帶來的無限魅力。
3.3 改善我國農村體育中間層的對策
在農村地區(qū)增設社會體育指導員崗位,可以從體育院校的畢業(yè)生中挑選合格的人選,也可在農民中選一些具備基本體育知識的人去體育院校進行培訓,因為發(fā)展農村體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在短期內完成,所以體育管理部門應該制定一個長期的計劃,正確對待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待遇、地位、榮譽等,尊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勞動,關心其生活,調動其積極性,使他們安心工作。另一方面,社會體育指導員須針對當地特殊的氣候,地形、地貌等開發(fā)一些有利于當地農村體育發(fā)展的項目,有條件的農村,可借助遠程體育教育模式,利用網絡對農民進行體育教育,這也是解決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嚴重短缺問題的一種手段。“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制定各種體育制度的時候應該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不可急于求成。對于農村體育俱樂部的發(fā)展,可調動社會各種資源,發(fā)揮政府、鄉(xiāng)鎮(zhèn)、居民的積極作用,從農村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充分挖掘民俗體育文化,為建設農村體育服務。而農村體育社團的發(fā)展首先應該明確民間與政府之間服務與管理的關系,盡早健全有關體育社團的法律法規(guī)。
3.4 開發(fā)農村體育產業(yè)的戰(zhàn)略
經濟實力和文化水平,經濟是社會發(fā)展的基礎,也是農村居民體育發(fā)展的基礎。農村居民體育的發(fā)展規(guī)模、水平和速度,歸根到底取決于經濟的發(fā)展水平,取決于經濟發(fā)展能夠為居民體育發(fā)展提供的物質條件,取決于經濟發(fā)展帶來的個人經濟狀況以及由此引發(fā)的人的觀念、思維方式的轉變[7]。各農村地區(qū)應該結合自身的自然環(huán)境、人文氣息以及風俗習慣積極開展各類體育休閑運動場所,以吸引城市居民的參與,吸納外部資金的流入,有利于農村體育與城市體育的對接,促進體育文化的交流。國家應該擴大對農村體育設施的建設投資,或提供土地和銀行信貸等方面的優(yōu)惠政策,鼓勵吸取社會力量投資, 繁榮農村的體育用品市場,承辦農村體育競賽、修建體育場館、經營體育休閑公園,促進農村體育活動的廣泛開展,同時也促進體育產業(yè)在政府宏觀調控下迅速發(fā)展。
4 我國農村體育發(fā)展的前景展望
《全民健身條例》的頒布表明農村體育漸漸被引起重視,相信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通過國家體育主管部門的有效調控及科學指導,我國農村體育會得到顯著的發(fā)展和進步,關鍵問題在于基層體育管理部門能否真正落實上級下達的有關政策和制度,要杜絕體育部門之間貪污腐敗的現象,避免體育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職的現象,將體育經費用到實處,這才是農村體育發(fā)展的根本之道。在社會歷史領域里,農民對體育的認識、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個過程,農村體育發(fā)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但總趨勢是前進的。
5 結論
農村體育是我國體育重要的組成部分,發(fā)展農村體育是我國整個體育工作的重點,然而農村體育的發(fā)展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是我國整個體育發(fā)展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發(fā)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矛盾,農村體育發(fā)展的矛盾有其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在不同的階段所顯現的特點也是不一樣的,所以農村體育的發(fā)展要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要考慮到農村地區(qū)的諸多主客觀因素,不能一味的把城市體育跟農村體育相提并論,要從發(fā)展農村經濟的角度去談農村體育的發(fā)展。可通過完善農村體育體制、科學的增加體育場地設施及運動器材、建立社會體育指導部門來強化農村群眾的健身意識,發(fā)展農村的體育人口數量,促進農村體育產業(yè)的發(fā)展,實現與城市體育的接軌,合力推進全面健身,把我國建設為體育強國。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1]王亦君.農村體育教育令人擔憂[EB/OL].中國教育網, 2005(4).
[2] 王俊奇,宋京佳,饒愛蓉.贛浙閩皖鄉(xiāng)鎮(zhèn)村體育現狀與發(fā)展對策[J].山東:山東體育科技,2004(4):49.
[3] 曹奔,周全富,許光輝.西北邊遠地區(qū)農村群眾體育現狀與發(fā)展對策研究[J].西安: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3(3):70-73.
[4] 羅湘林.農村體育人力資源短缺及其對策分析[J].山東: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9(5):8-10.
[5] 章小蘭,劉衍霖.對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體育人力資源開發(fā)的思考[J].福建:福建體育科技,2009(4):14.
[6] 李丹.四川省農村體育現狀思考[J].成都: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1):43-44.
[7]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5-237.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想了解人力資源管理在職研究生都有哪些院?蛇x,給大家推薦有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多所院校。如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有不同方向,學費25800元等。各院校學制...
陜西在職研究生專科學歷能考嗎??茖W歷能考。同等學力申碩,專科生可報名課程班學習,免試入學,但申碩需本科畢業(yè)獲學位滿3年,適合僅想提升知識、拓展人脈者。非全日制...
國際法學在職研究生類型全球化浪潮下,國際法學專業(yè)人才需求攀升,眾多在職人士渴望通過攻讀國際法學在職研究生提升競爭力。“國
國際法學在職研究生報考途徑在當今全球化背景下,國際法學領域的專業(yè)人才需求日益增長。對于在職人士而言,通過攻讀國際法學在職
會計學在職研究生分同等學力碩士、非全日制碩士(MPAcc)、中外合作碩士三類。會計學在職研究生學費一年多少根據項目不同而不同,同等學力碩士學費多為2-4萬元;非...
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在職研究生怎么樣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在職研究生通過同等學力申碩招生,其上課方式以網絡班為主,網絡班的上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