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大題型解題指導
(一)聽力
按基本技巧而言,聽力訓練有3類:listening for detail(細節(jié)辨識),listening for main ideas(中心思想辨識),listening between the line(引申及聯(lián)想)。從能力的層次來講,也有3個檔次:Identification(辨識能力),Retention(記憶能力),Deduction(推導能力)。
高考聽力題,不管形式如何,都是在檢查考生的技巧和技能。因此在學習中,不必一開始就從模擬試卷著手,而應當參與聽力基本訓練并從中總結規(guī)律。
聽力訓練須注意的幾個具體問題:
1.泛聽和精聽相結合
在聽力訓練中,既要能準確無誤地聽出某些重要的數(shù)據(jù)、年代、人名、地名及事實,又要兼顧把握大意。
2.聽中速記
聽力要養(yǎng)成搶記內(nèi)容的能力,如人名、地名、時間、數(shù)字。速記一般可用key words形式。
3.聽前認真準備并快讀問題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4.注意重復的詞語。這些詞通常會給你一些線索,還會幫你回憶起你在題目中聽過的人名和事物等名稱。
5.注意各個選項中的主要區(qū)別。這些不同之處將會幫你確定這道題中哪些是你要聽的關鍵,即關鍵詞。
6.克服猶豫不決的毛病,對自己有把握的試題應快速作答,對無把握的也要在所聽信息的基礎上排除錯誤選項,進行優(yōu)化處理。不會作答的,立即暫時擱置,準備聽新的題目。
7.目前高考聽力測試中短文理解大部分是記敘文或講話稿,所以聽錄音時重在聽懂每句話的意思和內(nèi)涵,注意捕捉文中所涉及的人物(who)、事件(what)、時間(when)、地點(where)、原因(why)、方式(how)、程度(how long,how soon,how much)、數(shù)字(how many,how much)、選擇(which)等,以便檢查答案。
8.注意聽短文的首句和首段。文章的首句和首段,往往是對短文內(nèi)容的概括,如講話目的、主要內(nèi)容、作者、論點、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及事由等。
9.不管聽什么材料,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在對整體內(nèi)容的理解上,千萬不能只停留在個別單詞或單句上,聽不清時馬上放棄,不要強迫自己聽清每一個詞,而要把重點放在聽關鍵詞即實詞上,一邊聽一邊把要點及回答問題的關鍵詞記下來。
10.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千萬不要因為某些地方聽不懂而心煩意亂,糾纏不休,一定要平靜地聽下去。否則會導致既丟“芝麻”,又丟“西瓜”的被動局面。
(二)單項填空
單項填空按其類別分有以下四大類,即:語法題、習語及慣用法搭配題、詞語辨析題和情景交際題。
一般來說,在做單項填空時要注意讀懂題干的意思,弄清命題者要考查我們哪些方面的知識,切忌不認真讀題干就盲目地拿起來選;其次要注意做題方法,要特別注意空格前后詞與詞之間的關系及要填的空在題干中的作用,然后認真分析,對比所供四個選項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逐一比較排斥;最后,注意做完后要認真復查核對,將所選的一項放到題干中再去檢驗,看意思、語法和習慣搭配上是否有疏忽,發(fā)現(xiàn)錯誤及時更正。下面介紹幾種較為常見的方法:
1.意群分析法
所謂意群,就是句子中根據(jù)句法結構和邏輯關系必須停頓的若干部分。意群劃分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對句子的理解,進而影響答題。劃分意群時首先要保證語法和句子結構的正確、規(guī)范,在此基礎上再考慮意思是否完整通順。如:
Whom was it up to ________the matter?
A. decide B. to decide C. deciding D. decided
答案B。這里有“it is up to sb. to do sth.”這樣一個句型,本句的意群應該這樣來劃分Whom/was it up to/to decide the matter?如果不能正確劃分意群,則很可能會想當然地誤選為A。
2.排同法
由于單項填空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因此,如有兩項在意義上和用法上作用相同,則可以肯定這兩個選項都不能作為正確答案,這樣也就縮小了選擇范圍。如:
What he did suggested that he ________little education.
A. receive B. received
C. should receive D. receives
題干中的suggest若作“建議”講,則A、C兩個選項均為正確答案,所以這個假設不能成立。實際上這里的suggest只能作“暗示”解釋,答案應該是B。
3.排除法
在通讀全題,弄清題意,分析空格,確定考查知識的前提下,采用此法對選項逐個分析推斷,最后得出最佳答案。如:
—Would you like some tea?
—________.
A. Of course not B. No, thanks
C. It doesn't matter D. Never mind
上句是客氣地征詢對方是否需要喝茶,回答不能太生硬,故A可排除,選項C、D都是回答道歉用語,也可排除,因此答案只能是B。
4.還原法
在解答疑問句、倒裝句和復合句、強調(diào)句型等時,這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這些句子常常是某些結構被移至其他位置,給理解造成困難,因此只要將原來的結構還原便一目了然。
(三)完形填空
作答完形填空題,除了使用比較、推理、判斷、邏輯等方法或手段以外,還可借助事實先決、事實后決、同比排除、反比否定等方法。
1.事實先決
所謂“事實先決”是指在選項中同時出現(xiàn)符合文章或接近事實的情形,考生面對此類情形可用“事實先決”的方法解題,即按邏輯順序?qū)κ聦嵓右允崂砗团判颍页龅谝皇聦嵒蚴滓聦,問題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例如: And there on a well-made bed sat Amy, my new ______, dressed neatly.
A. roommate B. classmate C. neighbor D. companion
題解:選A. roommate指“同住宿舍一室的人”。作者并非在教室等處首次遇到Amy,故排除掉選項B. classmate;也并非在宿舍樓道等處首次遇到Amy,故排除掉選項C. neighbor,至于選項D. companion,在邏輯順序上,應先有 classmate,后有companion。
2.事實后決
所謂“事實后決”是指在選項中出現(xiàn)懸而難決的情形,答案選項有可能是不曾知曉的表達,考生面對類似情形可用“事實后決”的方法解題,即過濾掉明顯不合文意的選項,最后決定答案項。“事實后決”與過去常說到的解題方法“排除法”接近。
Angela had to________out whether the students would like to do that.
A. call B. find C. carry D. point
【答案】B
題解:call out“出動”,carry out“執(zhí)行”,point out“指出”,都與句意不符,find out “打聽,弄清楚”,“Angela必須要弄清楚學生們是否喜歡這樣做”符合句意。
3.反比否定
所謂“反比否定”是指從選項相反意思的假設入手去印證該選項正確與否。與使用“事實后決”的方法一樣,“反比否定”常用在對選項較難作出判斷,或?qū)x項較難作出印證的情形中。
She had never thought she was good enough at anything to ________much attention.
A. avoid B. focus C. pay D. attract
【答案】D
根據(jù)上句She had never thought she was good enough at anything...可知該句意思應該是“她知道自己不善于吸引別人的注意”,avoid“避免”,是指避免別人的注意,與本來含義相悖,focus“集中”也不符合句意,pay更是直接與attention構成短語表示“注意”,結構不完整,因此唯有attract在這可表示“引起他人關注”才符合本意。
4.同比排除
所謂“同比排除”是指選項設置有可能存在相同性與答案則只能具有唯一性這一矛盾入手,排除意同或類別同的選項。此一命題現(xiàn)象在完形填空中多有出現(xiàn)。
Being alone in outer space can be frightening. That is one reason why astronauts on solo(單獨的)space flight were given plenty of work to keep them ________.
A.tired B.asleep C.conscious D.busy
【答案】D
上句說一個人在太空中是可怕的,因此為了不讓他們感到孤獨就得讓他們始終忙著做事。tired和asleep都屬于一方面的事,人疲倦了自然會瞌睡,二者皆可排除,conscious“神志清醒的,有意識的”有嚴重的干擾,但似乎這有不讓人昏迷的歧義,busy含義還是最符合要求。
(四)閱讀理解
對大多數(shù)文章可先瀏覽文章了解大致意思然后再認真看問題設計,最后細讀文章尋找信息。具體要注意這幾個主要方面:
1.抓住文章首句
文章中的頭一句話往往是短文中關鍵的語句,即文章的主題句,是探察全文內(nèi)容的窗口。了解首句含義,就可以順著提供的主要線索去捕捉文章的關鍵詞語,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答案。
2.細察段首段尾
每段首句和尾句,一般是表達文章中的主題和段落中心思想的,各段的段落大意往往概括在一個主題句中,其他句子只是對主題句的補充、說明、解釋或引申。因此,開始閱讀時,視域內(nèi)首先要搜索目標,即段落中的主題句。英語短文的主題句一般都在段落末尾或開頭。
3.進行合理推斷
對文章有了詳細、全面了解之后,就要按照文章要求,上下文的邏輯關系,作出推理判斷。閱讀理解涉及詞匯、語法、句型、段落結構、文化背景等各方面因素。答題時要領會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特別是相鄰句子之間的關系,這樣有利于理解全文。表示邏輯關系的標志詞是連接詞、副詞、代詞、介詞、關系詞、插入語,通讀時應特別注意。如:if, because, though, as, which, it, and, but, however, therefore, so, for, example, I'm afraid, so that, so...that等詞語。它們在上下文中具有條件、原因、讓步,指代、遞進、對比、列舉、結果、目的、承上啟下等作用,分布在文章中的各個位置,起著指示路燈的作用,正確理解并掌握這些詞匯的作用,對閱讀理解短文是大有好處的。
(五)短文改錯
1.先將文章通讀一遍,弄清文章大意。
2.判斷對錯不但要從本行、本句考慮,還要顧及全文。
3.多詞處別忘了抄完詞后畫斜線。
4.缺詞、錯詞別忘了在原文中做記號。
5.十個題中以錯詞為主,多詞少詞僅兩三個,沒錯的一般僅一個。
6.留心邏輯推理的錯誤,尤其是動詞方向、人稱代詞、肯定否定等。
7.如感覺一行有兩處錯,應改正較有把握處。
8.每行無論多詞、缺詞或錯詞,做題時只能動一個詞。
(六)書面表達
1.用好原句,不另辟蹊徑
高考書面表達題中往往會給出開篇句或結尾句,我們只需用好這些已給信息即可。因為這些句子既給我們提供了信息,又從一定程度上規(guī)定了我們寫作的文體。
2.開門見山,不拖泥帶水
一個好的開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駕馭材料的能力,也可以讓人耳目為之一新。寫好開頭,除了提綱挈領,準確達意,符合交際習慣外,還應注意做到開門見山。
3.恰到好處,不狗尾續(xù)貂
和開頭一樣,好的尾句也可以反映出作者總攬全文的能力,同時,它也應該是控制字數(shù),畫龍點睛之筆。好的尾句應該照應前文,總結全篇,干凈利落,使全文結構緊湊。
4.力避低級錯誤
新標準中將“錯誤”的容忍范圍界定在“嘗試或盡力使用較復雜結構或較高級詞匯所致”,可以說是較好地鼓勵了考生盡力發(fā)揮自己的語言潛能。但是我們應盡可能地避免在寫作時犯一些“低級”錯誤。
5.提高表述層次
新的評分標準中特別強調(diào)了“使用較復雜結構或較高級詞匯”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不能簡單地平鋪直敘,應該是在保證全面,力爭準確的同時,提高表述的層次,寫出豐富多彩的句子來,以表現(xiàn)自己“具備較強的語言運用能力”。
具體說來可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注意句型多樣化,使短文看起來生動;
合理使用長短句,使文章錯落有致;
用好并列復合句,使文章流暢連貫;
點綴特殊形式句,使文章清新悅目。
(2)適當使用慣用法,使句子富有表現(xiàn)力。
(3)用好各種替代詞,避免羅嗦和重復。
(4)借助非謂語動詞,豐富形式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