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考備考中成為一名出色的學霸
每年高考出分的時候,哭一批笑一批,慘淡一批燦爛一批,那些難過的人十有八九都在恨自己不夠努力。的確,再牛的學霸也不過是學出來的,再低的分數(shù)也一樣可以提高。新學期開始,送給所有考生一句話:與其高考后追悔,不如此刻就努力!
方法決定成敗
用一年的努力換一個優(yōu)異的成績,在這里,方法決定勝負。無論是應屆生還是復讀生,請大家樹立一個正確的觀念:高三,需要的是學科知識之間的整合,絕非量的單純積累。要想成為學霸,必須在學習和考試兩方面同時修煉獨門秘籍。進入高三,你的思考方式必須從學轉(zhuǎn)變成考?己蛯W的最大差異就是面對題目時候的“思維方向”。思維和努力沒關系,和智力關系亦不大,它是大多數(shù)人潛意識中認識事物不同的體現(xiàn),即看問題的角度。思維是可以點撥、可以訓練的,俗話說就是“開竅”。對考題來說,與其研究為什么,不如研究如何做。到現(xiàn)在還在研究為什么這么做的,是個學生,開始研究做題方法、解題入手點的,才是考生。
類似模仿其他同學夜里學到幾點,每天做多少套題,做什么樣的宏遠計劃,如何在精神上給自己施壓等等,非但不科學而且不可取。因為不斷加大知識的儲備和做題的數(shù)量,只能讓你對知識點做到熟悉、熟練,但是達不到掌握和精通,這樣的復習,會讓同學們分數(shù)提到一定程度就遇到瓶頸,再也提不上去了。就像大多數(shù)同學困惑的那樣:“為什么我已經(jīng)很努力了,成績卻不見提高呢?”
所以,高三的頭等大事——整理學科知識體系、訓練各科解題思維和臨場答題技巧,這意味著我們將遙遙領先于其他競爭對手。
給知識做減法
要為每個學科找到一個做減法的策略,這樣才能擺脫題海,找到解題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從知識層面來說,就是抓住核心考點,數(shù)量上只占所有考點的20%,但分值卻占高考中的80%;從學習方法來說,就是找到一條貫穿學科知識的線索。
比如語文學科,有字音字形題、語言運用題、古詩文鑒賞題、現(xiàn)代文閱讀題,還做作文。是不是每種題型都需要單獨復習?有沒有一條線索可以串聯(lián)考試中的各種題型呢?
語文的核心是詞語,以詞語為基點,從詞語到語法結(jié)構(gòu),從語法結(jié)構(gòu)到表現(xiàn)(修辭)手法,我們就可以串聯(lián)起字音字形題、語法改錯題、閱讀理解題和作文題了。
第一步:詞語。比如“墨守成規(guī)”,為什么是“墨”而不是“默”呢?因為這個典故講的是“墨子守成規(guī)”而不是“默默地守成規(guī)”。第二步:從詞語到語法結(jié)構(gòu)。根據(jù)意思可知,這個短語在語法上是主謂結(jié)構(gòu)。由語法結(jié)構(gòu)知識我們可以判斷“看了《中國好聲音》,得到很大收獲”的語病為缺主語。第三步:從語法結(jié)構(gòu)到表現(xiàn)(修辭)手法。閱讀理解中,有些句子是不符合常規(guī)的語法順序的,如“大家都注視著這位新同學,高高的,瘦瘦的”,跟常規(guī)表達不同,但閱讀理解中一般不會出現(xiàn)病句的,那問題在哪里?原來作者采用了倒裝手法,我們也能據(jù)此回答出這句話的作用是強調(diào)。第四步,從分析到運用!对狸枠怯洝分械“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使用了對仗(對舉),古詩文閱讀題我們就能答對了,但我們可以進一步將其化用到我們的作文中,如:“秋風蕭瑟,月落殘云。我的城頭飄揚著秦國的旗幟,我的宮殿飛揚著秦國的歌。”這便是佳句。
(責任編輯:盧雁明)
分享“如何在高考備考中成為一名出色的學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