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英語 家長很糾結(jié)專家呼吁招考要分離(2)
家長有些糾結(jié):喜中有憂,是減負還是增負?
兒子在杭州風帆中學上初三的楊爸對于這次改革舉措的形容是“喜中有憂”。楊爸告訴記者,目前兒子學校的同學都采取“5+2”的學習模式,即5天在校學習加上雙休日的課外輔導班,家長、孩子都很累。“大家都在學,如果你不學,就等于落后了。”盡管很不認同這樣的做法,但楊爸也只能無奈地選擇隨大流。
“這種學習狀態(tài)讓孩子連體育鍛煉的時間都很緊張。”他覺得正是因為現(xiàn)在的選拔制度單一的唯分數(shù)論,只關(guān)注主要學科的培養(yǎng),“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才導致孩子學習負擔這么重。“目前的教育太功利化,只抓考試的那幾個科目,對于考試無用的學科都要放棄。”楊爸認為孩子沒有社科文藝類科目的學習,對孩子的全面發(fā)展是不利的。
這次改革將促使學校調(diào)整日常教學的側(cè)重點,學生可以有精力學習其他感興趣的學科。“減少考試科目,可以讓孩子花更多的時間在其它感興趣的科目上,對于綜合能力的提高肯定是有幫助的。從這個角度說,對學生是有減壓的作用的。”他欣喜于這方面的改革,但他也擔心改革后的對于綜合素質(zhì)的要求,又會讓孩子們在平時的學習中不能輕松下來。
專家呼吁:考試招生分離才是高考改革的靈魂
“高考改革,先從英語破冰。”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我國高考制度的核心問題是按計劃集中錄取,如果集中錄取制度不變,基礎(chǔ)教育的應試教育格局就無法打破,科目調(diào)整、計分方式調(diào)整,哪怕有的科目多次考,都是換湯不換藥的。只有打破集中錄取制度,推進考試招生分離,才能扭轉(zhuǎn)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才學什么的局面。學生可以參加統(tǒng)一的社會化測試,以統(tǒng)一成績?nèi)ド暾埓髮W,大學獨立錄取,才可能考察學生的中學學業(yè)成績和綜合表現(xiàn),建立多元評價體系。
熊丙奇說,考試招生分離才是高考改革的靈魂,離開了靈魂,其他的改革,是難有效果的,國家教改規(guī)劃綱要和三中全會都提到考試招生相對分離,我們期待教育部在這方面有突破性舉措。這是觀察高考改革具體方案是否有突破的基礎(chǔ),如果在考試招生分離方面,新方案毫無作為,那么,對高考改革很難有期待。
而考試招生分離,就要求政府教育部門和考試部門徹底放權(quán),能否分離,檢驗教育部門是否愿意放權(quán),對于其他所有教育改革,都是如此。
(責任編輯:盧雁明)
分享“高考改革英語 家長很糾結(jié)專家呼吁招考要分離”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