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在线观看视频,很黄很色120秒试看,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1000部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欧美freesex10一13

高二歷史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精編

2016-11-26 18:47:08 來源:精品學習網(wǎng)

   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jù),與倫理、哲學和藝術(shù)同屬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育路小編準備了高二歷史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希望你喜歡。

  一.選擇題(共10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小題4分)

  1.春秋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論中,哪一項得不到新興地主階級的肯定

  A.“道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B.“農(nóng)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

  C.“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

  2.孔子認為作為社會性的人要“仁者愛人”,要“克己復(fù)禮”,因而其本質(zhì)思想被歷代統(tǒng)治者所重視。它是

  A.追求天下為公 B.崇尚秩序 C.主張仁政 D.天人感應(yīng)

  3.清康熙帝為北京孔廟提寫“萬世師表”的匾額,主要是為了表彰孔子對中國古代

  A.政治思想的貢獻 B.倫理道德的貢獻

  C.哲學思想的貢獻 D.教育實踐和理論的貢獻

  4.儒家思想經(jīng)過2000多年的不斷發(fā)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其中荀子根據(jù)時代需要對儒家思想的改造主要表現(xiàn)在

  A.提倡“仁政” B.提倡“以德服人”

  C.主張禮法并用 D.提出“天人感應(yīng)”

  5.被董仲舒發(fā)揮了的儒學的大一統(tǒng)思想,能被漢武帝采納,實際上是因為它吸收了

  A.孔子的思想 B.荀子的思想 C.韓非子的思想 D.墨子的思想

  6.宋代理學家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由此導致的社會行為現(xiàn)象是

  A.知識分子埋頭科舉不問政事    B.封建的倫理道德行為規(guī)范形成

  C.早期民主啟蒙思想潛滋暗長   D.農(nóng)民起義受到社會的廣泛譴責

  7.導致明清時期產(chǎn)生帶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趨沒落之外,還在于

  A.抗清斗爭高漲 B.社會相對安定

  C.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 D.階級矛盾相對緩和

  8.孟子主張“民貴君輕”,董仲舒主張“君權(quán)神授”,黃宗羲認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釋正確的是

  A.孟子、黃宗羲都否定了君主專制制度 B.三種主張都與當時社會狀況密切相關(guān)

  C.三種主張都遭到當時統(tǒng)治集團的輕視 D.三種主張都反映社會轉(zhuǎn)型時期的劇變

  9.儒家思想的許多積極部分不僅對中華民族(包括海外華人)有著深遠的影響,而且被動亞一些國家、民族所包含,被世界所推崇。這表明

  A.儒家思想已經(jīng)成為世界各民族的文化 B.世界文化具有多樣性,也具有統(tǒng)一性

  C.人類社會的文化最終將會走向統(tǒng)一 D.優(yōu)秀文化具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10.《東方人的思維方式》一書中認為:每一種外來文化都被采用作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只要外來文化有助于日本進步,日本人就把它作為一種社會文化事實來接受。這種態(tài)度造成了“和魂漢才”的觀念。這種“和魂漢才”觀念反映了

  A.日本文明的中國化 B.儒家文明的日本化

  C.大河文明的海洋化 D.日本文明的儒家化

  二.非選擇題(每題20分)

  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guān)問題:

  材料一 子路問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也。”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論語》

  材料二 至論天下之理,則要妙精微,各有攸當;亙古亙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為能盡之,而其所行所言,無不可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宮便殿奏禮》

  材料三 前三代,吾無論矣;后三代,漢唐宋是也。中間千百余年而獨無是非者,豈其人無是非哉?咸以孔子是非為是非,故未嘗有是非耳。

  (1)據(jù)材料一指出孔子儒家思想體系的核心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2)據(jù)材料二指出朱熹對儒家思想的態(tài)度并分析其本質(zhì)。

  (3)據(jù)材料三指出李贄對儒家思想的態(tài)度與朱熹有何不同?其觀點反映了怎樣的時代特征?

  (4)結(jié)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談?wù)勀銓θ寮宜枷氲匚缓妥饔玫恼J識。

  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guān)問題:

  材料一 19世紀的歐洲啟蒙思想家對初期傳入的中國文化的研究很熱心,伏爾泰贊揚中國的歷史記載說:“絕無埃及人和希臘人那種自稱受到神的啟示的上帝的代言人,中國人的歷史一開始寫得符合理性。”狄德羅稱贊儒學“只須以理性或真理,便可治國平天下。”

  (1)材料中啟蒙思想家從什么角度評價中國文化?這種評價有何特點?

  材料二 孔子學院在全球開設(shè)的速度,引發(fā)了世人包括中國人自己的驚奇。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學院,覆蓋了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到2010年,全球?qū)⒔ǔ?00所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我們要推廣,而是各國的大學爭著要辦,擋都擋不住”。全世界孔子學院正以每4天誕生1所的速度增加。

  (2)結(jié)合孔子核心思想和材料指出,孔子學院在全球廣泛開設(shè)會對世界產(chǎn)生怎樣積極的影響。

  材料三 在2007年9月28日的祭孔大典中,山東曲阜公開向社會征集出了“國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論語》經(jīng)典”,它們分別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鄰;禮之用,和為貴。

  (4)請選擇上述名言中的任意一句,說明被評選(征集)出的理由。

  (5)綜合上述材料,今天我們對儒家思想應(yīng)當采取何種態(tài)度?

  13.閱讀下列材料,根據(jù)要求回答問題:

  材料一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子為政,焉用殺?”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膽小怕事),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論語》

  (1)根據(jù)材料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張。孔子當時是怎樣傳播自己的思想主張的?

  材料二(李斯上奏)“非秦紀皆燒之,……天下敢藏有《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今非古者族……” ——司馬遷《史記》

  材料三(董仲舒建議)“《春秋》大一統(tǒng)者,天地之常經(jīng),古今之通宜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tǒng);……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shù)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 ——董仲舒《對策》

  (2)材料二和材料三對待孔子學說(儒學)的態(tài)度各是什么?當代史學家馮天瑜稱董仲舒為當時的“群儒之首”,董仲舒對儒學的貢獻主要體現(xiàn)在哪兩個方面?

  材料四 言論一:“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則人欲亡,人欲勝則天理滅”,應(yīng)“遏人欲而存天理”。

  言論二:“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萬物,本吾一體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無是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慮而知,不學而能,所謂:良知也。”

  (3)指出言論一、二各是誰的觀點,并概括各自的核心思想。

  (4)依據(jù)上述材料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分析儒家思想長盛不衰的原因。

  高二歷史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高二歷史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精編”到:

58.4K

網(wǎng)站地圖

關(guān)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