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鄭和下西洋政治方面
永樂帝在位24年間,中國西北部的蒙古舊部繼續(xù)對明朝產(chǎn)生危機,永樂帝還親征幾次,并在最后一次征途中去世。所以,有人認為永樂派鄭和下西洋是為安定海外,使永樂沒有后顧之憂,以利明朝專注防御北方之亂。
但此說不可能成立,因為當時海外諸國武力都不強,沒有攻侵明朝海域之可能。
另有一說是,下西洋是為控制遺存在中南亞及印度北境之蒙古汗國。這也不可能,因在永樂年初,此國之可汗死亡,對明朝已沒有威脅。
鄭和七次下西洋,碰到三次戰(zhàn)役,其一為幫助某一小國政權(quán)轉(zhuǎn)換,一為某國想偷襲鄭和船隊,一為海盜集團,三者都是小戰(zhàn)役(下篇會再詳述)。有人依此視為鄭和下西洋有當“國際警察“之作用。但這些只是順途發(fā)生事件,不可能是主要動機或目的。鄭和碑文有言“及海外邦、番王不恭者生擒之。蠻寇之侵略者剿滅之,由是海清寧,番人仰賴者“,可證實此言。
(責(zé)任編輯:楊旭杰)
分享“高二歷史:鄭和下西洋政治方面”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