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在线观看视频,很黄很色120秒试看,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1000部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欧美freesex10一13

高中高二評價唐太宗歷史知識點

2017-02-06 18:55:12 來源:精品學習網

   評價唐太宗

  1、政治上:唐太宗勵精圖治,使唐朝社會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階級矛盾緩和,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的局面,這就為“開元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民族關系上:唐太宗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加強了同周邊各族之間的聯系,加強了民族團結,促進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使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進入了鼎盛時期。

  3、對外關系上:唐太宗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對外來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針,這使中國文化呈現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現了

  繁榮的局面,并對世界文明的發(fā)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4、個人品質上: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納諫,具有很強的自我反省能力,成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對以后歷朝的治國策略產生了深遠影響。

  唐太宗的評價的采分點

  1、政治上:納諫、用人、貞觀之治、三省六部制、

  科舉制。

  2、經濟上:休養(yǎng)生息政策、均田制、租庸調制、輕徭薄賦、“存百姓”思想、

  3、思想上:民本思想、慎用刑法、《唐律》的原則

  4、民族關系:“戰(zhàn)而后和”策略、“羈縻府州”設置、安西都護府、和親政策、文成公主入藏、民族團結政策

  5、對外關系:開放政策、大都會、鴻臚寺卿、玄奘取經、兼收并蓄方針、對日本朝鮮影響

  科舉制的“利”

  1、政治上:開放考試,吸收了不少寒士進入政權,有益于擴大和鞏固封建統(tǒng)治的政治基礎,改變了封建社會前期豪門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有利于形成高素質的文官隊伍。

  2、教育上:促進了教育發(fā)展,尤其是文學的發(fā)展

  3、社會風尚: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讀書風尚

  4、制度建設上:作為一種選官制度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公平公正的原則

  科舉制度的“弊”

  1、學科結構看:以儒教思想為核心、為重點,實際上這等同讓一個民族“偏科”近千年。“科舉”偏文舍理,這一點是很明顯的。假如沒有科舉制度設置的獨木橋,或許中國人自由自在地可以象西方社會一樣走向文理均衡的道路,最終發(fā)展出豐富多彩的自然科學。導致了近代科學落后于西方。

  2、考試內容看:明清的八股取士嚴重束縛了

  學生的思想和創(chuàng)造意識,選拔出來的多是死讀書

  的奴仆而非真正的民族精英了。

  利:

  1、政治上:打破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局面,擴大了統(tǒng)治階級的基礎;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和他們的行政效率

  2、教育上:促進教育發(fā)展,社會重學風氣形成。

  3、社會風尚:促成社會上普遍持久的讀書風尚,

  4、制度建設上:考試選官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相對公正公平

  弊:

  1、明清時期,八股取士,被選舉的多是缺乏進取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人,讀書人成了統(tǒng)治者的奴仆。

  2、阻礙了近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學而優(yōu)則仕的人生觀和偏重社會科學,忽視自然科學的考試制度)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高中高二評價唐太宗歷史知識點”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