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外科輔導:灼傷的早期補液
來源:網絡發(fā)布時間:2009-09-21
及時治療至關重要。足夠的液體補充可防止外周血管收縮和血流灌注不足,并確保完好的宿主局部防御。應用膠體溶液如新鮮凍血漿(含有包括抗體的抗菌物質),可防止在治療開始前污染創(chuàng)面的細菌入侵。
當預計將要發(fā)生休克(如所有灼傷面積>10%BSA的Ⅲ度和Ⅱ度灼傷)或當紅細胞壓積高于正常值時,應立即開始補液。將14~16號靜脈套管置于一處或兩處外周靜脈內。雖然初期也許不必作中心插管,但到了后期,由于廣泛的創(chuàng)面水腫可能使插管困難,因此最好早期插管。如有必要,可經焦痂處行中心或周圍靜脈穿刺插管術。不贊成作靜脈切開術,因為有可能損毀靜脈并有發(fā)生感染的高度危險性。應采血,以測定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血型和交叉配血。
含鈉靜脈注射液是最易獲得的急救復蘇液,如可能的話,通常應接著用膠體溶液(如新鮮的凍血漿,白蛋白)。膠體溶液的使用取決于灼傷的面積,深度和部位,病人的年齡以及伴隨的其他疾病。下述病人需要盡快補充膠體溶液:中度和大面積灼傷病人;幼兒或老年患者;手,臉部或會陰深度灼傷的病人;心臟病患者;和表明將急迫發(fā)生灼傷性低血容量的紅細胞壓積增高的患者。如果補液在灼傷后延遲2小時才開始,則應盡快輸入膠體溶液。
需要補充的液體容量與灼傷面積和深度有關。最初的補液速率可經簡要體檢和用"九分法"或Lund-Browder圖初步確定灼傷范圍來估算。通常在灼傷后最初24小時的補液速率為靜脈滴注2~4ml/kg/%BSA.如加入膠體溶液則可減少含鈉溶液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