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學考點復習:第十章
來源:網(wǎng)絡發(fā)布時間:2010-02-23
第十章 班級管理
1、率先正式使用“班級”一詞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19世紀初,英國學校中出現(xiàn)了“導生制”。中國采用班級組織形式,最早的雛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開辦的京師同文館。
2、班級管理的功能。
①有助于實現(xiàn)教育目標、提高教育效率。
②有助于維持班級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風。
③有助于鍛煉學生能力,學會自治自理。
3、班級管理的幾種模式。
常規(guī)管理; 平行管理; 民主管理; 目標管理
平行管理代表人物是:馬卡連柯的“平行影響”的教育思想
目標管理是德魯克,其理論核心是以自我管理為中心的管理。
4、當前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①由于受到分數(shù)的壓力和教師權威的制約,班主任對班級實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專斷型。
②班級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程度較低。
5、如何建立以學生為本的班級管理機制。
①以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要為目的。
②確立學生在班級中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發(fā)展的需要既是班級活動的出發(fā)點,又是班級活動的最終歸宿。班級管理的實質(zhì)就是要讓學生的潛能盡可能的開發(fā)。)
③訓練學生自我管理班級的能力。
6、班集體的四個基本特征。
①明確的共同目標;
②一定的組織結構;
③一家的共同活動的準則;
④集體成員之間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圍。
7、班集體的作用。
①有利于形成學生的群體意識;
②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交往與適應能力;
③有利于訓練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8、班集體的形成與培養(yǎng)。
①確定班集體的發(fā)展目標。
②建立班集體的核心隊伍。
③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
④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⑤培養(yǎng)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