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青海公務員申論綜合分析題之思維方法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fā)布時間:2011-11-1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在看待問題的時候我們常常強調一個人的綜合分析能力,就公務員而言也更應如此。因此,無論是公務員考試的申論還是面試,都非常強調這方面能力的考察,也是申論和面試考試必考項目之一。“分析”就是將事物、現象、概念分門別類,離析出本質及其內在聯系,具體說來就是要指出材料中的一個個具體的事例、事實、現象背后所反映的本質問題是什么,也就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而“綜合”是把分析過的對象或顯現的各個部分、個屬性聯合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所以綜合是在分析的基礎上找到這些本質的內在聯系,從而將其上升為一個更高的、更有深度的一個層面。從概念上看就可以看出綜合分析能力是非常抽象而且是很難把握的,同時從往年閱卷情況看,此類題型得分率也偏低,因此,如何理解綜合分析能力以及我們在做申論綜合分析題目的過程中應該具有一種什么樣的思維方式是大家必須思考的。為幫助廣大考生在國考《申論》中全、準、精地拿到分析題的分數,現對就分析題的思維方法幫大家梳理一下。
分析題強調的是對于材料中某一問題認識角度和認識深度,所以我們首先要先明確兩種比較常用的思考問題的方法:辯證法和追根溯源的思維方式。
辯證法對于考試并不陌生,他是指你在看待一個問題時不能孤立、片面、單純的認為其好、或者不好,或者是看待兩個事物關系的時候,例如“合作與競爭”,也不能單純的強調或肯定一者的重要性,而是要一分為二的,客觀的去評價和認識事物,只有你有這種辯證的分析意識,你才能從各個方面去認識他,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你上去就否定或者肯定某一個事物或現象,結果可能是你的分析過程中只停留在一個角度,這就使分析絕對化和片面性。因此,大家要首先先有這樣的意識,尤其是在申論中碰到讓你談談自己的觀點見解這類題目的時候更應注意。例如:2009年國考第三題的第一小題,“給定資料5”對內地省區(qū)“歡迎沿海地區(qū)產業(yè)轉移”,請對此進行分析,談談你的見解。這道題目就比較典型,如果用我們的辯證法去思考這個口號,并結合材料分析,大家會發(fā)現思考清晰很多。
追根溯源的思維方法是指大家通過不停的追問自己“為什么”來進一步了解事物、現象、問題存在的原因,從而對這個事物、現象或問題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和把握。這種方法不僅有利于大家分析問題,同是對于大家找問題存在的原因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也是非常有幫助的。例如:2009年第二題的第一小題,對“給定資料3”中林老板的心態(tài)進行分析,并指出他的心態(tài)所反映的本質問題。很多考生當年在拿到這道題目的時候無從下手。通過閱讀材料3可以感受到林老板聽天由命、不思進取、安于現狀的心態(tài),但是如何指出他的心態(tài)所反映的本質問題,很多考生就不知道怎樣分析了。其實大家換一種思考方式,反問自己林老板為什么會有種聽天由命、安于現狀的心態(tài),每個企業(yè)主都應該是希望自己通過努力讓企業(yè)蓬勃發(fā)展的,但是為什么林老板會有這種消極的心理,通過追根溯源的思維方式來反問自己,就可以很好的想到根源在于林老板當時的企業(yè)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的低端制造業(yè),而材料2中又說目前的廣東產業(yè)結構有硬傷“兩頭在外,中間加工”,因此很容易想到這種產業(yè)模式已經不能再適應企業(yè)的發(fā)展了,同時,材料3中也說可以通過“走出低端化生存,增加企業(yè)的研發(fā)能力,推出高端產品”這種方式來降低成本,但是通過林老板的回答會發(fā)現他的企業(yè)并沒有自主研發(fā)的能力,這和他在發(fā)展企業(yè)過程中缺乏長遠眼光和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有關,因此,這道題目就可以分析的很全面了。追根溯源的分析方法有理由大家去更深層的了解事物的本質,對解答分析詞句的本質含義,問題的本質問題等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但是,大家也應該注意到,辯證法和追根溯源的思維方法是一種思維,是較為宏觀的,這兩種思維是指導大家理解材料、把握關鍵信息點、分析問題和現象等都是非常有幫助的,這兩種思維本身并沒有對應所謂的題目,只是給大家在解題的過程中有一種思考問題的切入點。上述例題也是為了大家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所選的,所以,考生切勿對號入座,片面的絕對的孤立的來學習這兩種方法。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