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招警考試:行測類比常識備考(1)
來源:育路教育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11-11-1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類比推理是行政職業(yè)能力測試判斷推理模塊中較為簡單的一種題型,但也正因其簡單,容易得分,導(dǎo)致對考生的區(qū)分度較低,這是這種題型誕生以來就一直存在的一個問題。近年來,為了增加類比推理的難度,更好地區(qū)分不同水平的考生,出題人從各個方面嘗試著改良題目,其中顯見的趨勢之一就是大量吸納各種常識。也就是說,要求考生在解答類比推理題之前要對相關(guān)的常識性內(nèi)容有“先在”的掌握,這實際上是常識判斷向類比推理的變相滲透。
對于此類試題,如果事先對相關(guān)常識并無認知,那么做題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本文用意在于通過對歷年真題的分析,一則在于揭示這種趨勢,二則幫助考生通過對以下真題的認知,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進而安排針對性的復(fù)習(xí)。
類比推理與歷史文化常識
這里所說的“歷史文化常識”乃是采廣義的概念,包括了歷史、傳統(tǒng)文化、風(fēng)俗習(xí)慣等經(jīng)久乃成的常識。歷史文化常識取材廣泛,跨度較大,可以說是最難的一類。
2008年福建第79題 破釜沉舟:項羽
A。望梅止渴:袁紹
B。陳橋兵變:趙括
C。焚書坑儒:贏政
D。背水一戰(zhàn):韓當 C
解析:“破釜沉舟”這個成語的出處是項羽伐秦的典故,故題目要求選出在兩個詞之間具有這種相關(guān)性的選項,符合這個要求的只有C項。“望梅止渴”出自曹操的典故而非袁紹,“陳橋兵變”出自趙匡胤而非趙括,“背水一戰(zhàn)”出自韓信而非韓當。
2009年福建第87題;浇蹋悍鸾蹋憾U宗
A。生物:遺傳:密碼
B。生物:仿生:遺傳
C。管樂:弦樂:提琴
D。物理學(xué):大氣物理學(xué):天文 C
解析:此題橫跨中西,綜合性較強,“基督教”和“佛教”是兩大宗教,從集合的角度來說是并列關(guān)系,容易判明,但“佛教”和“禪宗”的關(guān)系卻是很多考生失分之處。注意“禪宗”是佛教的一種,因而“佛教”和“禪宗”是屬種關(guān)系,故題干的內(nèi)部關(guān)系是“并列+屬種”,與之對應(yīng)的只有C。
2009年浙江第67題.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quán)
A。蕭何:暗度陳倉
B。班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C。曹丕:才高八斗
D。趙括:紙上談兵 D
解析:此題仍然是考人物與典故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只有D項符合。“暗度陳倉”對應(yīng)的人物是張良而非蕭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對應(yīng)的人物是班超而非班固,“才高八斗”對應(yīng)的是曹植而非曹丕。
2009年江西第78題。( )對于 愷撒 相當于 印度對于( )
A。希臘伯利克里
B。羅馬 阿育王
C。埃及埃阿斯
D。巴比倫 屋大維 B
解析:本題考歷史人物與所屬國度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愷撒屬于古羅馬,阿育王屬于古印度。
2008年黑龍江A類第88題。二人轉(zhuǎn):東北
A。晉。喊不
B。梆子:山東
C. 豫劇:河南
D。秦腔:湖北 C
解析:二人轉(zhuǎn)流行于東北,豫劇流行于河南,故C正確。晉劇流傳于山西地區(qū),梆子一般流行于河北地區(qū),秦腔主要流行于西北地區(qū)。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