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心瓣膜病是什么?
來源:尋醫(yī)問藥網發(fā)布時間:2013-05-09
風濕性心瓣膜病是由風濕性心內膜炎遺留的瓣膜損害。表現(xiàn)為瓣膜疤痕形成及畸形,造成瓣膜口狹窄和(或)關閉不全,以致心臟負荷加重,往往導致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屬中醫(yī)“心悸”、“怔忡”、“水腫”、“心痹”、“咳喘”等范疇。
病因病理
中醫(yī)學認為本病原因為人體正氣虛損,外邪乘虛而入,久留不去或反復侵襲,累及心臟稱為心痹,心痹則使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瘀。心肺痹阻而使肺氣貫心脈而行呼吸之功能受阻,肺氣壅塞不行,肅降受阻而為氣短,喘咳。肺絡瘀阻,可發(fā)生咯血。心脈痹阻口久也累及脾腎二臟,脾腎陽虛,脾的運化失調,腎的氣化功能降低,均影響水的通調而致水濕泛濫,小現(xiàn)尿少浮腫,水飲凌心射肺等嚴重癥。飲食、勞倦、情志,房事均為本病的誘發(fā)性因素。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急性風濕熱,風濕性心臟炎瓣膜及其基底部發(fā)生炎性滲出而粘連,這種滲出物如能完全吸收,則不致留下永久性粘連,但如風濕反復活動,滲出物即不易吸收而形成贅生物,使瓣膜纖維化及粘連,形成瓣膜狹窄及關閉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