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相關負責人昨天表示,不僅要禁止學校收取擇校費,而且捐資助學也要與擇校脫鉤,以避免變相收取擇校費。記者獲悉,今年教育部將分三批與各省級政府簽訂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備忘錄,省級政府要設定這項工作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北京將首批“簽約”。
在昨天以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為主題的會議上,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副司長王定華表示,在一些大中城市,擇校問題仍是一個頑癥,需要加大工作力度來治理,F(xiàn)在一些學校把辦班與招生聯(lián)系起來,舉辦所謂的“占坑班”,甚至有些學校明里暗里與辦坑班的舉辦人進行聯(lián)系,作為選擇生源的一個途徑,這是不允許的,需著力整頓。當前要著力先解決擇校收費的問題,淡化一些學校因為招收擇校生獲取經濟利益的驅動性。治理擇校收費并不意味著要停止捐資助學,但教育部堅決反對把捐資助學與擇校掛鉤。解決擇校問題,根本上還需要改造薄弱學校,消除校際差距,同時完善招生政策,規(guī)范招生秩序。教育部將創(chuàng)新管理機制,引入示范性高中和重點高中招生指標定向分配到初中等方式,優(yōu)化校長、教師的統(tǒng)籌調配機制。
針對“小升初”加重小學生及家長負擔的問題,王定華表示,教育部一方面期待地方政府采取更多的有效措施,縮小學校之間差距,讓就近入學成為家長愿意接受的一個自然選擇;另一方面也希望家長調整觀念。“在我看來人生猶如一個長跑,起步的早晚并不能影響他一生的發(fā)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而選擇所謂好的初中,好的小學,乃至好的幼兒園,雖是一種可以理解的家長心理,但它并不符合科學邏輯。‘不讓孩子落在起跑線上’某種程度上是一句忽悠,不值得進行大肆宣傳和推廣。”王定華說。
今年,教育部將分三批與各省級人民政府簽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備忘錄。教育部承諾一些政策與項目支持,省級政府要加大對本省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統(tǒng)籌,明確政府責任,加大投入力度,設定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王定華透露,北京將是首批“簽約”的地區(q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