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達標練習
小編為您整理了高二歷史知識點,方便廣大網友查閱!希望各位同學,能從中得到想要的知識。
1.有人說:“要研究中國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其主要依據(jù)是( )
A.孔子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私人講學的風氣 B.儒家思想一直被古代統(tǒng)治者奉為正統(tǒng)思想
C.儒家思想成為歷代政治家改革圖治的理論武器 D.儒家思想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居主流地位
[答案] D
[解析] 西漢董仲舒糅合法家、道家等的主張,進一步發(fā)展了儒家思想,提出“君權神授”“天人感應”“大一統(tǒng)”思想,適應了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成為官方統(tǒng)治思想,逐步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對中國社會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要研究中國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
2.(2010·廣州)孔子謂季氏(魯國大夫),“八佾舞(天子專用的祭祀樂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的行為違背了孔子( )
A.“仁政”的主張 B.愛惜民力的主張 C.“克己復禮”的主張 D.“仁義”和“王道”的主張
[答案] C
[解析] 本題考查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孔子希望主張“克己復禮”即每個人的行為符合禮的要求,而材料中季氏作為大夫卻舞天子專用的祭祀樂舞違背了周禮,進而發(fā)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的怒吼。
3.諸子百家中被認為是“乘物以游心”、可以“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人是( )
A.孔子 B.荀子 C.莊子 D.墨子
[答案] C
[解析] “乘物游心”出于《莊子》,“乘物”與“游心”是兩個詞,“乘物”指萬物皆平等,此為“老莊”核心思想之一,“游心”指如若能達到“乘物”境界,即可以悠然忘我、神游物外。“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是指精神在天地萬物之間無拘無束的漫游。
4.(2011·衡水質檢)學完“百家爭鳴”后,某班幾名同學將本班各科老師“對號入座”,你認為其中不恰當?shù)氖? )
A.歷史老師關愛學生,教育我們要和諧相處,有儒家的風范
B.英語老師著裝時髦,特別講究師道尊嚴,這是墨子的做法
C.語文老師給我們充分的自主權,極少干預,深得老子真?zhèn)?/p>
D.數(shù)學老師是法家弟子,學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規(guī),并嚴格執(zhí)行 [答案] B
[解析] 儒家強調“仁”,要求人與人之間互相愛護,融洽相處,A項正確。老子強調順其自然,“無為而治”,C項正確。法家主張以法治國,以權術、權威來維系統(tǒng)治,D項正確。墨子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提倡節(jié)儉,反對奢侈浪費,所以B項不正確。
5.(2011·廣東深圳檢測)“董仲舒„„開啟儒學神學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進程”。董仲舒思想中,最能夠體現(xiàn)這一觀點是( )
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B.“天人感應”“天人合一” C.“春秋大一統(tǒng)” D.“三綱五常”
[答案] B
[解析] 董仲舒思想中,體現(xiàn)“神學化”“宗教化”“教主化”的只有B項。A、C兩項是為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服務的;D項是關于倫理道德方面的。
6.漢武帝采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主張,主要是利用了改造后的儒家(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張 B.“民貴君輕”的思想
C.“仁”與“禮”學說 D.“大一統(tǒng)”的思想
[答案] D
[解析] 董仲舒發(fā)展了儒家思想,強調“大一統(tǒng)”和“天人感應”,適應了強化中央集權形勢發(fā)展的需要。對于鞏固國家的統(tǒng)一,有積極的作用,這是漢武帝采取董仲舒主張的根本原因。
(責任編輯:李江濤)
分享“高二歷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達標練習”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