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全面確立 本章重點 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 2、建國初期鞏固政權和恢復國民經濟的工作。 3、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性質和特點。 4、過渡時期總路線及其所反映的歷史必然性。 5、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改造的過程、政策、方針、原則、形式、步驟和經驗。 6、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意義。 本章提示 比較工業(yè)化的兩種道路,掌握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個推進中國工業(yè)化、現(xiàn)代化。 重要考點講解 一、基本概念和判斷 1、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標志性意義: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標志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束和新民主義社會的建立,加標志著進入了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時期。 2、中國大陸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標志: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達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協(xié)議;10月,人民解放軍進駐拉薩。西藏和平解放,中國大陸實現(xiàn)統(tǒng)一。 3、新中國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建立的主要途徑:通過沒收官僚資本而建立起來。1949年1月,中共中央發(fā)出《關于接收官僚資本企業(yè)的指示》。 4、“三反”運動:針對不法資本家行賄黨政干部情況,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國共產黨在黨政機構工作人員中開展了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處決了犯有嚴重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書記劉青山、時任書記張子善,處理了一批黨政干部。 5、“五反”運動:針對不法資本家的“五毒”行為,1952年1月起歷時半年,中共中央決定在工商業(yè)者中開展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竊國家資財、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五反”運動。 6、“一邊倒”外交方針: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封鎖新中國的情況下,在外交方針上緊密聯(lián)系蘇聯(lián)。 7、新中國成立后主持召開的第一次大型國際會議。 1952年6月,在北京召開亞洲太平洋地區(qū)會議。 8、工業(yè)化的兩條道路:歐美及日本所走的資本主義工業(yè)化道路;蘇聯(lián)走過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道路。 9、“一體兩翼”和“一化三改”:對1953年正式提出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內容的形象表述,“一體”“一化”:指發(fā)展社會主義工業(yè);“一體兩翼”和“一化三改”:指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私營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 10、對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的三種過渡性組織形式:互助組,具有社會主義的萌芽性質。初級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具有半社會主義的性質。高級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將土地及其他主要生產資料歸集體所有,統(tǒng)一經營、集體勞動)具有社會主義的性質。 11、手工業(yè)合作化的組織形式:手工業(yè)生產合作小組、手工業(yè)供銷合作社、手工業(yè)生產合作社。 12、初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資本主義企業(yè)在所有權和經營權不變的情況下,在企業(yè)外部與國營經濟建立聯(lián)系。其形式有:在工業(yè)中有收購、加工、訂貨、統(tǒng)購、包銷;商業(yè)中有經銷、代銷、代購代銷、公私聯(lián)營等。新中國成立初期,著重發(fā)展的是加工訂貨、經銷代銷等初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 13、高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又稱公私合營): 個別企業(yè)的公私合營。(企業(yè)利潤采取“四馬分肥”的辦法,即分為國家所得稅、企業(yè)公積金、工人福利費、股金紅利四個部分。) 全行業(yè)的公私合營。1955年后,開始實行全行業(yè)公私合營。(國家核定私營資本的價值和私股股額;在合營期間,每年發(fā)給資本家5%的股息,即定股定息。)全行業(yè)公私合營以后,原來的私人資本企業(yè)基本上已經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除資本家領取定息外,同國營企業(yè)已經沒有原則的區(qū)別。實行公私合營以后,在生產領域和所有權領域中社會主義經濟在企業(yè)中已經具有決定性作用了。 14、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政策和基本形式:實行贖買政策和采取國家資本主義的基本形式。 15、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年-1957年):其實施標志著中國開始了有計劃的社會主義建設。一五計劃的特點是集中主要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主要成就:鞍山、包頭、武漢三大鋼鐵基地建成,多個第一。 重要考點講解 二、簡答題 1、新中國成立初期土地改革運動的意義是什么? (1)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農村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到1953年春,新解放區(qū)(原國統(tǒng)區(qū)) 3億多貧苦農民無償?shù)玫搅?億畝土地和大量生產資料。 (2)意義:土地改革在全國范圍的基本完成,徹底摧毀了封建制度的經濟基礎,消滅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深受剝削壓迫的中國農民得到了解放,極大地解放了農業(yè)生產力。與此同時,依靠土改中形成的有覺悟有組織的骨干量,建立了新中國農村的基層政權,為整個中國社會走向進步與穩(wěn)定奠定了深厚基礎。這是中國人民反封建斗爭的重大勝利。 2、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領導開展了哪些方面的民主改革運動? (1)在已經沒收的官僚資本企業(yè)中,建立工廠民主管理制度,工人階級成為企業(yè)的主人。 (2)按照對私營工商業(yè)(原民族資本)的生產關系、勞資關系和產銷關系,進行了全面調整。 (3)頒布新婚姻法,婦女解放和移風易俗。人民政府于1950年5月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對新婚姻法的宣傳和實施,引起了幾千年來中國社會與家庭生活的深刻變革,推動了社會上移風易俗的改革。 (4)有步驟地開展了對舊教育制度和電影、戲劇等文化事業(yè)的改革,確定了思想宣傳工作的方針和任務,制定了新中國文化教育的方針。1951年9月,在全國開展了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 3、中共七屆三中全會的主要內容和意義是什么? (1)1950年6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七屆三中全會。毛澤東在《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斗爭》的報告中指出,要獲得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要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創(chuàng)造三個條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現(xiàn)有工商業(yè)的調整,國家機構所需經費的大量節(jié)減。同時強調不要四面出擊的策略。 (2)七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最重要的會議。為三年經濟恢復時期黨的工作規(guī)定了明確的策略路線和行動綱領。 4、建國初期國民經濟迅速恢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經過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底,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初步發(fā)展。其原因如下: (1)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緊緊抓住恢復和發(fā)展生產作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確處理恢復國民經濟同其他各項工作的關系。 (2)從當時的國情出發(fā),制定了“不要四面出擊”等正確方針政策,妥善處理公私關系、勞資關系等各種社會關系。 (3)剛剛執(zhí)政的中國共產黨加強自身的建設,保持和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用,及時有力地抵制了資產階級的腐蝕。 特點: (1)經濟上:五種經濟成分共存,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農民和手工業(yè)者的個體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以上是三種主要形式),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國家資本主義經濟。 (2)政治文化上:無產階級的政治領導地位和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已經確立。 (3)社會的兩種基本矛盾:有三種基本的階級力量,工人階級、農民及其他小資產階級、資產階級。從內外來說,中國還存在著兩種基本的矛盾:國際上是新中國同帝國主義的矛盾,國內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 性質:新民主主義社會既有社會主義因素,又有資本主義因素,總體上社會主義因素在增長的過渡性社會。 6、新中國成立之初三年內,為向社會主義過渡,中國共產黨采取了什么實際步驟? 1949年至1952年期間,在著重完成民主革命遺留任務的同時,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實際上也開始實行了。 (1)沒收官僚資本,確立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的領導地位。 (2)開始將資本主義納入國家資本主義軌道。引導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大部分走上了初級形式的(加工、訂貨、統(tǒng)購、包銷)國家資本主義的道路。 (3)引導個體農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到1952年,全國已有40%的農戶參加了互助組,少數(shù)農戶還參加了半社會主義或社會主義性質的農業(yè)生產合作社。 |
熱門資料下載: |
< |
自考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fā)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熱點專題 |
·重慶:2011年自考各專業(yè)課程考試安排表 |
·浙江:7月7.41萬人參加自學考試 |
·廣州:2010年10月自考報名通知 |
·同濟大學:2010年上半年自考畢業(yè)證發(fā)放 |
·陜西:2011年自學考試共開考96個專業(yè) |
·山東:64所院校將進行自考實踐課程試點 |
·萬州區(qū):2010年10月自考報名時間通知 |
·北京:2010年建成自考標準化考點試點 |
·江蘇(南京)2010年7月自考成績查詢 |
·湖北:2010年7月自考成績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