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國考行測指導(dǎo):主旨觀點題型練習(xí)
來源:華圖教育發(fā)布時間:2011-10-2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8.在文字一直是主要媒介的時代,人們主要通過書籍交流思想和傳播信息。在書籍的閱讀中,我們得以進入用文字記載的悠久傳統(tǒng)。相反,電視則以現(xiàn)時為中心,所傳播的信息越具有當下性似乎就越有價值。文字是抽象的符號,作為一種媒介,它要求閱讀的同時必須思考。而電視直接用圖像影響觀眾,它有時甚至忌諱思考,因為思考會妨礙觀看。
這段話主要說明的是:
A.信息傳播媒介的變化會導(dǎo)致認識世界方式的變化
B.書籍與電視傳播信息的手段的異同
C.通過電視傳播信息會減少人們思考的時間
D.悠久的傳統(tǒng)、歷史都必須通過書籍來傳播而不是電視
9.許多跨國企業(yè)在進入中國市場時,都試圖推行本土化的傳播策略和營銷方案,都期望得到中國消費者的關(guān)注和認同,在廣告中運用“中國元素”就是一種體現(xiàn)。這本是值得肯定的,但這種運用要與人們的文化習(xí)慣和感情傾向相一致,如果僅僅在技術(shù)上簡單地模仿和運用,缺乏文化上真正的尊重和理解,再美的“元素”也只會開出“惡之花”。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不同國家的消費者會有不同的審美取向
B.在廣告中使用“中國元素”要適可而止
C.在廣告中彰顯文化特色是重要的營銷策略
D.理解文化內(nèi)涵是“中國元素”成功運用的前提
10.對于假的東西,只是堵,不講明必須堵的道理,也會有副作用。例如對于假鈔,如果只是沒收,不指明它的危害,人們反而會產(chǎn)生疑惑甚至不滿。對于假道理,除了觸犯法律的可以采取法律手段,依法取締禁止外,其他的必須揭露批判它假在哪里,危害在哪里。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講道理要以理服人
B.假道理的危害
C.道理也要打假
D.對于假的東西,只是堵,不講明必須堵的道理,也會有副作用
熱點新聞:
【責(zé)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