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第二章試題及答案
一.單選題
1.認識論是研究:()
A.世界是什么的科學 ( )
B.世界是怎樣的科學 ( )
C.人的心理活動的科學 ( )
D.人的認識的哲學理論 (√)
2.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
A.能動的反映論 (√)
B.經(jīng)驗論 ( )
C.先驗論 ( )
D.不可知論 ( )
3.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是:()
A.唯物論的觀點 ( )
B.實踐的觀點 (√)
C.辯證法的觀點 ( )
D.認識是一個過程的觀點 ( )
4.把科學的實踐觀第一次引入認識論是:()
A.費爾巴哈哲學的功績 ( )
B.黑格爾哲學的功績 ( )
C.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功績 (√)
D.康德哲學的功績 ( )
5.馬克思主義認為,從實踐的活動機制看,實踐是:()
A.主體與客體通過中介相互作用的過程 (√)
B.道德行為和政治活動 ( )
C.科學實驗 ( )
D.生活、行為、現(xiàn)實、實事等感性活動 ( )
6.“社會上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這說明:()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 )
B.技術推動了科學的發(fā)展 ( )
C.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
D.科學進步是實踐的目的 ( )
7.過分強調理性認識的作用,否認感性認識的重要性的觀點,在哲學上屬于:()
A.可知論學派 ( )
B.不可知論學派 ( )
C.唯理論學派 (√)
D.經(jīng)驗論學派 ( )
8.過分強調感性認識的作用,否認理性認識的重要性的觀點,在哲學上屬于:()
A.唯理論學派 ( )
B.經(jīng)驗論學派 (√)
C.唯物主義陣營 ( )
D.唯心主義陣營 ( )
9.認識運動是一個無限反復、無限發(fā)展過程的觀點屬于:()
A.唯心主義認識論的觀點 ( )
B.舊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觀點 ( )
C.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觀點 (√)
D.機械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觀點 ( )
10.堅持從物到感覺和思想的路線是:()
A.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路線 (√)
B.唯心主義認識論的路線 ( )
C.先驗論的認識路線 ( )
D.唯理論的認識路線 ( )
11.堅持從思想和感覺到物的路線是:()
A.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路線 ( )
B.舊唯物主義的認識路線 ( )
C.唯心主義的認識路線 (√)
D.經(jīng)驗論的認識路線 ( )
12.“從物到感覺和思想”與“從思想和感覺到物”的對立,屬于:()
A.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 ( )
B.唯物主義反映論和唯心主義先驗論的對立 (√)
C.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的對立 ( )
D.能動的反映論和被動的反映論的對立 ( )
13.唯物主義認識論和唯心主義認識論的根本區(qū)別在于:()
A.是否承認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 (√)
B.是否承認人有認識能力 ( )
C.是否承認世界是可以被認識的 ( )
D.是否承認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 ( )
14.感覺是認識起點的觀點:()
A.可以是可知論的觀點,也可以是不可知論的觀點 ( )
B.可以是唯物主義的觀點,也可以是唯心主義的觀點 (√)
C.是唯物主義的觀點,不是唯心主義的觀點 ( )
D.是唯心主義的觀點,不是唯物主義的觀點 ( )
15.恩格斯說“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學會改造自然界而發(fā)展的”,這句話說明:()
A.人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 ( )
B.人的認識具有主觀能動性 ( )
C.人的認識能力是不受限制的 ( )
D.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
16.在認識論中堅持反映論原則的是:()
A.所有唯物主義的觀點 (√)
B.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 )
C.機械唯物主義的觀點 ( )
D.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 ( )
17.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表明:()
A.每個人必須事事經(jīng)過實踐才能有認識 ( )
B.只要堅持實踐就一定能獲得正確認識 ( )
C.直接知識來自于實踐,間接知識不來于自實踐 ( )
D.一切認識歸根到底來自于實踐 (√)
18.下列選項中正確表達了認識主體的涵義的是:()
A.認識的主體是具有感性認識能力的人 ( )
B.認識的主體是具有理性認識能力的人 ( )
C.認識的主體是具體的,有血有肉的人 ( )
D.認識的主體是從事社會實踐和認識活動的人 (√)
19.下列選項中正確表達了認識客體的涵義的是:()
A.認識的客體是主體實踐和認識的對象 (√)
B.認識的客體是主體創(chuàng)造出來的對象 ( )
C.認識的客體是外部自然界 ( )
D.認識的客體是客觀存在的事物 ( )
20.人的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直觀的反映,這是一種:()
A.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觀點 ( )
B.機械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觀點 (√)
C.主觀唯心主義認識論的觀點 ( )
D.客觀唯心主義認識論的觀點 ( )
21.“學而不思則罔”是指:()
A.感性認識需要上升到理性認識 (√)
B.理性認識需要上升到感性認識 ( )
C.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的正確反映 ( )
D.理性認識是對事物的正確反映 ( )
22.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根本區(qū)別在于:()
A.感性認識是包含錯誤的認識,理性認識是正確認識 ( )
B.感性認識反映事物的現(xiàn)象,理性認識反映事物的本質 (√)
C.感性認識來源于社會實踐,理性認識來源于抽象思維 ( )
D.感性認識產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認識產生于科學實驗 ( )
23.堅持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就是在認識論上堅持:()
A.可知論 ( )
B.唯物論 (√)
C.辯證法 ( )
D.唯心論 ( )
24.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需要經(jīng)過兩次飛躍。下列選項中屬于第二次飛躍的是:()
A.調查研究,了解情況 ( )
B.深入思考,形成理論 ( )
C.精心安排,制定計劃 ( )
D.執(zhí)行計劃,付諸實踐 (√)
25.列寧說:“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這句話應理解為:()
A.革命運動是由革命理論派生的 ( )
B.革命理論是革命運動的基礎 ( )
C.革命理論對革命實踐具有最終決定作用 ( )
D.革命理論對革命實踐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
26.在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中的認識是:()
A.感性具體階段的認識 ( )
B.理性抽象階段的認識 (√)
C.理性具體階段的認識 ( )
D.感性與理性統(tǒng)一的認識 ( )
27.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是:()
A.感覺——知覺——表象 ( )
B.概念——判斷——推理 ( )
C.實踐——認識——實踐 (√)
D.感性認識——理性認識——感性認識 ( )
28.概念、判斷、推理是:()
A.理性認識的三種形式 (√)
B.感性認識的三種形式 ( )
C.社會心理的三種形式 ( )
D.意識形態(tài)的三種形式 ( )
29.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就是要:()
A.不受任何框框的束縛,思想上達到絕對自由 ( )
B.不受任何約束,做到隨心所欲 ( )
C.拋棄原有的一切觀念,重新評價一切 ( )
D.突破落后觀念的束縛,堅持實事求是 (√)
30.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人類認識發(fā)展的動力在于:()
A.人類的精神活動 ( )
B.人類的社會生活 ( )
C.人類的正確思想路線 ( )
D.人類的社會實踐 (√) |
【育路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wǎng)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
② 本網(wǎng)部分稿件來源于網(wǎng)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wǎng)發(fā)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wǎng)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wǎng)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